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CCF 2022年首届NOI女生竞赛报名通知,如何选拔?

2月25日,NOI 官网发布《关于2022女生竞赛的报名通知》,来看看具体通知。一、2022年首届NOI女生竞赛报名通知为鼓励和支持更多女选手参加NOI系列竞赛活动,CCF决定将于2022年举办首届NOI女生竞赛。根据《CCF关于举办NOI女生竞赛的通知》,现将相关报名事项通知如下:1. 考试时间:女生竞赛采用NOI2022统一省选考试,通过两试(4月4日-5日,每天8:30-13:00)选拔确定,与省选同步在各省举行。2. 参赛条件:报名参赛的女选手须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1)参加NOIP2021且分数不低于总分的25%,即成绩高于(含)100分;2)NOIP2021成绩排名位于所在省女生前四名(含)。3. 报名方式及时间:以省为单位,在各省NOI特派员处报名,由特派员负责资格审核。报名时间:与NOI2022各省省选同时报名,由NOI各省特派员确定并公布。4. 获奖规则:根据参加女生竞赛的全部选手总数,按照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35%的比例获奖,总获奖率为85%。5. 入选NOI规则:对参加竞赛的女选手(仅限于高中生选手),根据其成绩从高到低选取5-10名(已入选省队的,则后面递补),授予其参加NOI2022全国赛的资格,每个省入选人数不超过2名,入选者以B类的身份参加NOI2022。6. 结果公布:因女生竞赛成绩优异者入围NOI2022与各省省队名单相关,所以入围结果公布时间预计在5月初。具体以NOI网站通知为准。此通知。中国计算机学会2022年2月25日二、NOI女生竞赛的赛制和获奖规则1.女生采用统一省选考试,通过两试选拔确定。与省选同步在各省举行2.参赛条件:参加竞赛的女选手须满足两个条件。(1)参加过上上一年的NOIP竞赛且分数不低于总分的25%(2) 每个省上一年NOIP得分前四名的女生具有参加女生竞赛的资格。3.入选NOI规则:对参加竞赛的女选手(仅限于高中生选手),根据其成绩从高到低选取5-10名(已入选省队的,则后面递补),授予其参加当年NOI的资格,每个省入选人数不超过2名,入选者以B类的身份参加当年NOI。4.获奖规则:根据参加女生竞赛的全部选手总数,按照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35%的比例获奖,总获奖率为85%。5.具体报名时间及方式以赛前通知为准。6. 2022年参加相关国际女生竞赛的中国队选手将根据2022年NOI女生竞赛的竞赛成绩择优选出。三、为什么要举办NOI女生竞赛?其实,早在CCF推出女生竞赛之前,国际上就有一个名为“EGOI”的竞赛(全称欧洲女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专为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年轻女生举办的一项国际竞赛。2021年6月第一届比赛在瑞士成功举办,虽然名字叫欧洲女生信息学竞赛,不过很多亚洲国家也参与到了其中;比如日本、印度等国家,相信在以后EGOI可能会成为国际性赛事。而根据NOI女生竞赛的获奖规则参加2022的相关国际女生竞赛将会由2022NOI女生竞赛当中选出。(USACO首页EGOI2021的获奖者)众所周知,学信息学的男生居多,而男程序员也明显比女程序员要多得多。在很多人直观概念中,女孩子似乎和跳舞、画画、弹钢琴等兴趣班联系紧密,很少有人会去把编程同女孩子放在一起。但编程在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塑造上是不分男女的,编程也不应该是男孩子的专属,事实上,女生在学编程时,会比男生更有优势,相比男生,更加细心。最近几年NOIP竞赛的省一等奖有很多都是女生,其实对于12-18岁的青少年来说,NOIP比拼的并不是虚无缓缈的理科思维,更多的是踏实的态度,做题的细心程度等等,这些方面反而女生更有优势。女生的耐心以及对于细节的敏锐度还有高度的专注力,可以使她们在信息学这条路上走得更深更远!文章来源网络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试运行

3月1日上午,教育部举行2022“教育新春”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有关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上,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吕玉刚司长介绍,“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已经上线试运行,3月底正式上线运行。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更好服务提高落实“双减”水平,大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在总结“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运行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并将原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加强平台建设的主要背景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有关精神,教育部在2020年疫情突然爆发的情况下,紧急开发建设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主要提供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大类优质资源,为支撑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和学生平时自主学习、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累计浏览次数达64亿,特别是去年7月“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日均浏览数量显著增加,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好评。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构建网络化、个性化、数字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特别是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实施和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信息化助力教育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亟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与应用,拓展平台功能、丰富平台资源,更好地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农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家校协同育人、服务应急“停课不停学”等。按照教育部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总体部署,适应新形势新需要,进一步升级“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使之成为助推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和有力支撑。二、平台建设的总体考虑1.坚持“四个原则”,即坚持需求牵引,统筹考虑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等方面使用需求,注重以用为本,大力加强资源建设与应用;坚持共建共享,注重系统谋划、整体设计、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切实提高资源建设共享效益和运行保障水平;坚持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中心,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严格资源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资源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坚持集成创新,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加快教育资源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步伐,不断丰富完善更新资源,升级迭代服务功能。2.重点实现“四化目标”,经过2至3年的努力,实现平台体系协同化,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国家基础教育平台体系;网络运维顺畅化,基本具备支撑平台稳定运行、性能可靠、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条件;精品资源体系化,基本建成导向正确、科学专业、覆盖广泛的高质量基础教育资源体系;融合应用常态化,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利用平台资源教与学成为新常态。3.重点完成“三项任务”,即系统完善平台整体架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重点承载面向中小学的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分发共享机制,将平台资源按各省(区、市)需要分布式部署到省级平台,不具备条件的省份可直接使用这个平台;开发汇聚各类优质资源,聚焦服务全面育人,开发汇聚包括专题教育、课程教学、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六个版块的优质资源;深入推进教育教学应用,充分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三、平台升级后主要内容升级后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并新增加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4类资源,共有6个版块,进一步凸显了服务“双减”工作的需要。平台资源建设得到了文旅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中国文联、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北京、上海、江苏等省份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高校的大力支持。平台现有资源达到21334条,其中新上线10335条,比原来增加接近一倍,另外还外部链接了60个专业网站共享有关资源,资源总量得到大幅增长。下一步,还将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扩充资源。专题教育资源包括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宪法法治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9类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在原有的国家统编教材和人教版教材教学资源基础上,新增加了北京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教科版、外研版等7个版本116册教材的课程教学资源,同时上线了66家出版单位的1834册电子版教材。下一步将全面上线各教材版本的教学资源。课后服务资源包括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6类资源。教师研修资源包括思政师德、通识研修、学科研修、作业命题、幼教研修、特教研修等6类资源。家庭教育资源包括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指导等3类资源。教改实践经验包括各地中小学党建德育、落实“双减”、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教学成果、教育信息化、综合改革等9类典型经验。四、平台建设应用保障措施1.保障运维条件。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运维纳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因需配备服务器和带宽资源,保障平台畅通运行。指导地方加大学校终端设备配备力度,适度增加学校和班级网络带宽,确保学校有效便捷使用平台的资源。强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络安全管理,明确等级保护要求,落实网络安全技术保障,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确保平台网络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2.严把资源质量。区别不同类型资源,分别制定资源建设质量标准,健全资源质量审核机制,坚决防范意识形态风险,切实把好政治关,坚持科学性,注重规范化;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场景,丰富资源呈现形式,助力提高资源使用实效性。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建设工作,对于入选平台的优质资源,教育部将颁发相应证书;对于观看次数多、评价反映好、使用效益高的资源,对提供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把资源提供和使用情况作为教学成果评定、职称评聘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据。3.强化平台应用。面向战线全面部署,指导各地各校将充分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加强使用培训指导,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的有效使用纳入各级教师培训,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内容,强化依托平台资源开展应用培训;加强学生使用平台资源的指导,培养学生提高使用能力。健全应用激励机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各类资源全部免费使用,将平台资源常态化应用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基本要求和教育督导评价重要内容,及时评估应用成效;建立教师应用资源跟踪考评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学习借鉴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改进教育教学,不断总结经验,重点推广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交流力度,促进家长和社会全面了解“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内容、功能作用和使用方法;加强与中央主流媒体沟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平台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五、下一步工作考虑“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思路,持续加强建设,不断增强功能、扩充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同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已经上线试运行,欢迎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教育部将根据试运行情况和大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并于3月底正式上线运行。试运行期间,原有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继续运行。文章来源教育部官网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发布!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2月24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发布《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要点共计五大项20小项。一、节选部分重点内容第6项:加强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体系建设,实施新周期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计划。改革实施“国培计划”,创新实施教师在线培训,推进教师自主选学。提升教师培训信息化水平,探索教师智能研修模式。研制加强市县教师发展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打造区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第9项: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开发和应用教师智能助手,探索开展教师智能研修,推广完善“双师课堂”。发掘推广一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先进典型。配合举办2022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第15项:推进教师资源数字化建设和教师队伍数字化治理。依托“国培计划”“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开发建设遴选教师数字化学习优质资源,为国家级项目参训学员和其他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服务。探索建立教师数字化资源学习成效纳入培训学时学分的机制。优化升级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教师基础数据库。推进各地各校深入应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依托系统开展培训管理、评审表彰等业务。建设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平台。推进全国教师资格管理系统与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二、工作要点全文2022年教师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抓牢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质量教师发展体系,推进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强化教师待遇保障,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以高质量教师队伍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筑牢教师思想之基1.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精神和部党组决策部署,做到件件有反馈、事事有落实。按照“当下改、长久立、系统治”的要求,健全中央巡视整改长效机制,推进教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系统性提升,持续巩固深化整改成果。强化党风廉政教育,锲而不舍抓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队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教师的头脑,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工作,不断提高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2. 健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持续推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专项工作,推动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情况专项检查,强化联动机制建设。3.巩固拓展师德专题教育成效。常态化开展师德专项教育,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全面落实到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中。深化宣传学习,推广师德师风建设优秀案例,扩大举办高校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4. 强化教师师德评价监管。将师德师风作为衡量教师能力素质的第一标准,强化师德考评。加强师德师风舆情监控,持续通报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探索建立师德违规案例指导制度,强化警示教育。严格落实师德师风问题“黑名单”制度,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将丧失教师资格和撤销教师资格人员录入教师资格限制库,维护教师职业声誉。二、推进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夯实教师发展之基5. 启动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强师范院校建设支持力度,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开展国家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进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优化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加大师范类专业认证推进力度。6. 加强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体系建设,实施新周期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计划。改革实施“国培计划”,创新实施教师在线培训,推进教师自主选学。提升教师培训信息化水平,探索教师智能研修模式。研制加强市县教师发展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打造区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7.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质量。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鼓励支持高水平院校参与职教教师培养培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职业教育教师国家级示范培训项目。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持续抓好全国职教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工作,适时启动境外培训。8. 推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示范创建。做好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总结推广,完成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引领各地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推进协同育人、集智攻关。指导各地推进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9. 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开发和应用教师智能助手,探索开展教师智能研修,推广完善“双师课堂”。发掘推广一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先进典型。配合举办2022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三、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治理能力10. 推进教师资格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政策,严把教师入口关。推动教师资格证书电子证照系统建设,提升服务能力。11. 强化编制挖潜创新与教师配备。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科学核定教职工编制。推动各地破解中小学教职工供需和结构矛盾,加强编制保障。推动建立编制周转使用机制,创新供给方式,提高使用效益。鼓励地方创新幼儿园教师补充配备方式。12. 推进教师职称与岗位管理改革。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加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研究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办法,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13. 推进教师资源配置改革。科学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指导各地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做好首批“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选派工作。继续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和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14. 深化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凝练推广典型经验,引领地方和学校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督促各地落实已经出台的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15. 推进教师资源数字化建设和教师队伍数字化治理。依托“国培计划”“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开发建设遴选教师数字化学习优质资源,为国家级项目参训学员和其他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服务。探索建立教师数字化资源学习成效纳入培训学时学分的机制。优化升级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教师基础数据库。推进各地各校深入应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依托系统开展培训管理、评审表彰等业务。建设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平台。推进全国教师资格管理系统与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四、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16. 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随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对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不到位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规定。提高教龄津贴标准。推进地方落实经费保障责任,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教育支出更多用于提高教师待遇。17. 加大教师选树宣传和表彰奖励力度。做好第38个教师节宣传庆祝系列活动,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等推选遴选及学习宣传,推荐选树教师中的“时代楷模”等重大先进典型。开展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发挥好国家教学名师和教学成果的引领辐射作用。五、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乡村教育振兴18. 强化乡村教师培养补充。鼓励地方加大乡村教师公费培养力度,强化乡村教师定向补充。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倾斜支持乡村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启动新一轮“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计划。19. 拓展乡村教师职业成长通道。探索实行乡村教师和城镇教师职称分开评审,对长期在乡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价权重,继续开展“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对中高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20. 强化乡村教师保障。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逐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推进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鼓励各地完善首席教师保障措施。支持艰苦边远地区改善乡村教师周转宿舍,支持地方为教师建设、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做好为在乡村学校工作满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的工作。扩大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文章来源教育部官网

NOI 2022省选计划于四月举行,今年命题将全国统一

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发布通知,对今年各省选拔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选手必要的“省选”环节作出工作安排,并要求各省在 3 月 15 日前提交省选方案。与往年不同,NOI 2022 实行全国统一省选,不再允许各省单独命题、不再区分 A/B 试卷类型。根据通知要求,NOI 各省组织单位需在 3 月 15 日前完成各省代表队选拔方案的提交,经 CCF 批准后公布、实施。作为选拔各省参加 NOI 代表队选手的必要环节,NOI 2022 的“省选”将不再允许各省单独命题,也不再区分 A/B 试卷类型,而统一由 CCF 组织命题。各省“省选”将统一于 4 月 4 日、5 日分设两试进行,参加的选手每试需要在 4.5 小时内对三道题进行求解。“省选”结束后,CCF 将协助各省组织单位对选手提交的程序进行评测,四日后将公布初评成绩,并接受选手对初评成绩的申诉。申诉完成后将确定最终成绩。其后,各省需根据本省方案公示代表队名单后向 CCF 报送名单。据了解,每年 NOI 举办之前,各省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省代表队的选拔方案,从而确定哪些选手获得本省参加 NOI 的名额。“省选”是 CCF 要求各省选拔参加 NOI 的代表队选手必要环节,往年这一环节的成绩在各省代表队的选拔方案中均占较高的比重。来源 | 信奥信息网

上海市将科学素质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月18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条例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明确全社会参与科普的工作职责,规范科普活动的内容与创作。条例还提到:本市将科学素质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健全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衔接机制。为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普工作的格局,条例提出了以下具体要求:一是明确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发挥上海科技馆的科普示范功能。二是明确各类媒体的科普职责,同时鼓励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出租汽车以及商务、住宅楼宇内的广告设施在适当时段展示科普内容。三是明确综合性互联网平台应当开设科普专区;鼓励建立专业性科普网络平台;鼓励科普内容创作主体通过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四是明确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把科学启蒙纳入学前教育内容;将科学素质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中小学校配备科技总辅导员和必要的科技教师团队,开设科普课程,建立健全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衔接机制。五是明确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企业以及社区等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六是从自然灾害防御、消防安全、人身急救等科普需求出发,加强在公共场所的科普活动开展,并对应急科普提出具体要求。内容来源于网络

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文件提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等。对应任务将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重点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资源应用等。实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做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技术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终端、技术产品、应用软件中的广泛应用等。部分备受关注内容详情如下——一、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把耕读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纳入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支持县城职业中学等学校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要试办社区学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对应此项任务将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内容包括——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农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支持2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每年安排建设一批普惠性幼儿园。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资源应用。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二、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遥感卫星数据在农业农村领域中的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物流、环保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深化乡村智慧社区建设,推广村级基础台账电子化,建立集党务村务、监督管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智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加强乡村教育、医疗、文化数字化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加强农村网络治理。对应此项任务将实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内容包括——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提升农村宽带网络水平。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技术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终端、技术产品、应用软件中的广泛应用。推广大田作物精准播种、精准施肥施药、精准收获,推动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和渔船渔港智能化应用。实施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行动。此外,文件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指标中提出,到2025年,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从2020年的60.4%提升到62%,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从2020年的9.5%提升到11.5%。来源 :教育信息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