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新赛季即将开启!一文告诉你,为什么要参加美国信奥USACO?!

什么是USACO?USACO全称USA Computing Olympiad,美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全球性的青少年编程竞赛,各国学生都可以参赛,并且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旨在培养和选拔计算机领域的优秀人才,代表美国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与国内 CSP/NOIP 相比,USACO 更侧重算法深度,采用灵活的线上赛制,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热爱编程的青少年参与。2025-2026赛季赛程公布USACO竞赛新赛季即将开赛,第一场比赛时间为12月13日,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 1 场:2025 年 12 月 13 日 - 16 日第 2 场:2026 年 1 月 24 日 - 27 日第 3 场:2026 年 2 月 21 日 - 24 日美国公开赛:2026 年 3月 21日 - 24日”USACO赛程USACO一学年内举办4次,月赛是在12月、1月和2月,USACO美国公开赛在3月举行,竞赛在美东时间周五至周一开放。线上参赛时长 4-5 小时,每场 3 道题满分 1000 分,按测试点通过率计分。从青铜到铂金的四级晋级制,堪称 “编程界的闯关游戏”。USACO赛事信息比赛语言:C、C++、 Java、Python参赛费用:比赛参与是完全免费的竞赛等级:USACO 设有Bronze(青铜)、Silver(白银)、Gold(黄金) 和 Platinum(铂金) 四个组别。每个组别的题目难度逐级递增:Bronze:入门级,适合编程基础较薄弱的选手,主要考查简单的逻辑思维与算法实现。Silver:中级,考查常见算法(如贪心、二分、前缀和等)的应用。Gold:高级,涉及动态规划、图论、高效数据结构等较复杂的算法。Platinum:顶级,要求选手具备对复杂问题的建模能力和算法创新。该组别没有确切的算法考纲,难度无上限。比赛规则:USACO 采用类似 IOI(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赛制,以下是主要规则:即时反馈:选手提交代码后,系统会即时返回得分反馈,帮助选手快速调整代码。无限次提交:选手可在比赛期间无限次提交代码,直至通过所有测试点或时间耗尽。满分晋级:如果选手在某场比赛中获得满分,可直接晋级到下一组别,无需等待下一场比赛。得分计算:每场比赛满分为 1000 分,每题分值为 333.3 分。比赛考纲:USACO主要考察内容青铜级(Bronze):编程基础: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如变量、循环、条件语句、函数等。基本算法:理解并能实现简单的算法,如排序(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等)和查找(线性查找)。问题解决: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将简单的问题转化为编程实现。白银级(Silver):数据结构:熟悉数组、链表、栈、队列等基础数据结构的实现和应用。算法进阶:    贪心算法:理解贪心策略,解决如区间调度等问题。    递归与搜索:掌握递归思想,能够实现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    二分查找:在有序数据中快速定位目标元素。问题解决:能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进行解决。黄金级(Gold):高级数据结构:掌握堆、哈希表、树(如二叉搜索树、平衡树)等。高级算法:    动态规划(DP):解决最优子结构问题,如最长递增子序列、背包问题等。   图论算法:理解图的表示,掌握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Floyd-Warshall)、最小生成树算法(Kruskal、Prim)等。    高级搜索:如A*算法、迭代加深搜索等。数学基础: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理解数论、组合数学等在算法中的应用。铂金级(Platinum):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    高级数据结构:如线段树、树状数组、后缀数组、并查集等。    高级算法:如网络流、线性规划、数论算法(如欧拉筛、快速幂)等。算法优化:关注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能够进行算法优化和复杂度分析。综合能力:具备将复杂问题建模为算法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并实现高效的解决方案。USACO 赛制说明1.参与形式个人参与,线上2.活动流程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通常是4天,期间覆盖一个周末),参赛者可以在线查看比赛题目。参赛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时长4-5小时)编写代码并提交到评分系统(比赛接受C、C++、Java、Python、Pascal五种编程语言)。代码提交后,系统会自动给出评分。3.晋级机制在每个级别的比赛中,选手需要达到一定的分数才能晋级到下一个级别。如果拿到满分,系统会提示直接晋级,可以在此月时间范围内继续挑战上一个等级,只要实力足够,一场比赛可以升到铂金级。否则,要等到三天的赛程结束后,等待晋级分数线,才能确定是否晋级。4.比赛语言每一次比赛的官方版本为英语版。一般在比赛页面上还会出现其他语言的版本,它们是由已经参加本次月赛的选手进行翻译的。USACO规则明确声明它不对除英语外其他版本的正确性与准确性负责。因此选手应该尽可能使用英语版本。1USACO 新政策为确保学术诚信,对本赛季的学术活动结构和规则作出了以下重要调整和澄清:1. 认证成绩:去年,赛事推出了“certified contest result”(认证成绩)的概念。由于这一做法效果良好,我们将把认证竞赛扩展到金级和铂金级。在这些级别中,问题将在周六中午12点(美国东部时间)发布。任何在当天中午12点至12点15分之间开始竞赛的学生将获得认证成绩。USACO工作人员将其视为比非认证成绩具有更高潜在可信度和权重的成绩。认证成绩仅限于金级和铂金级;青铜级和银级将继续按照以往的做法,在竞赛时间框架的周五开始时发布问题。2.晋级要求:选手从金级晋升到铂金级,必须获得认证成绩。此外,为了有资格受邀参加我们的夏季训练营,必须至少在在四轮比赛中至少有三次认证成绩,其中一次必须包括最终的US Open比赛(USACO教练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任何可能的例外情况)。3.禁止使用生成性AI:请记住,去年对比赛规则进行了重要补充,禁止在比赛过程中使用生成性AI(如ChatGPT)和其他自动化工具来帮助解题。同时,美国学生也不允许使用VPN隐藏自己的IP地址。USACO 晋级分数线2024-2025组别铜升银银升金金升铂金12月月赛7007007001月月赛7007007002月月赛700700700公开赛7007508502023-2024组别铜升银银升金金升铂金12月月赛7507507001月月赛7507007502月月赛750700750公开赛6506507002022-2023组别铜升银银升金金升铂金12月月赛7507007501月月赛7507007502月月赛750700750公开赛7507507502021-2022组别铜升银银升金金升铂金12月月赛7007007501月月赛7507506502月月赛700650750公开赛700700800USACO竞赛满分1000分,每道题分值为333.333分,铜升银的晋级分数线基本是在750,银升金的晋级分数线基本是700~750左右;金升铂金的晋级分数线则基本稳定在750~800。USACO 备赛资源USACO零基础到冲分拿奖必读的六本书!为什么要参加USACO?高含金量和权威性USACO在众多名校的STEM申请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专业的申请。STEM教学能力领先的MIT,就将USACO赛事放进了官方推荐竞赛中。藤校敲门砖USACO成绩可以帮助学生在申请美国大学时展示出色的编程和算法能力。获得金奖或铂金奖的学生更有可能被藤校提前录取。循序渐进的难度设置USACO分为青铜、白银、黄金、铂金四个等级,每个等级设有多个题目,难度逐步提升,让不同水平的选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起点。无需参赛费用USACO对所有参赛者免费开放,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即可参与比赛,降低了参赛的经济门槛。个人能力提升USACO强调实战能力,通过解决真实场景下的编程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算法设计和代码实现能力。这些技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说明:USACO 的价值从数据中一目了然:MIT 录取者中 32% 拥有铂金级经历,清华姚班、北大图灵班将其纳入强基计划,最高可加 10 分。不同级别奖项的 “杀伤力” 差异显著:⭐铂金级全球仅 300 人左右达标,难度对标 IOI 金牌,2023 年 IOI 美国队 100% 来自铂金 TOP10,直接锁定藤校面试资格;⭐黄金级Top30 名校 CS 专业 “敲门砖”,康奈尔、UCB 等明确青睐该级别选手,中国仅约 5000 人参赛,竞争压力远小于国内奥赛;⭐白银级跨学科申请加分项,对金融科技、数据科学等专业申请者友好,体现逻辑思维硬实力。更具吸引力的是,黄金级以上题目难度已接近谷歌、Meta 社招算法题,2023 年训练营学员毕业后,70% 直接拿到硅谷大厂实习 offer,竞赛能力与职业发展无缝衔接。USACO注册与报名USACO竞赛该如何报名呢?登录USACO官网,注册新账号USACO,填写信息,并注意查收并激活账号邮件,查收自己的账号密码,并登录官网。注册完成后,等待正式比赛开始登录网站,就可以进行比赛了。Email Address(邮箱)请尽量避免使用 @qq.com、@163.com 等国内邮箱服务。推荐使用国际邮箱服务,如 @outlook.com、@gmail.com、@yahoo.com 等域名的邮箱。如果以学校名义参加,请优先使用学校提供的企业邮箱(例如 @xxx.edu)。EGOI eligible(EGOI 比赛资格)如果您是女生,请选择 Eligible。如果您是男生,但认为自己是女生,也可选择 Eligible。其他情况下请选择 Not eligible。USACO官网 :  http://www.usaco.org/

教育战略 洞见未来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论坛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京盛大举行

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主办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论坛暨2025年学术年会11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远望楼宾馆盛大举行。本次论坛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紧扣教育事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回顾、总结学会20年发展历程,汇聚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专家学者,就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展开研讨,以期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支持。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杜江峰,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原党组成员、副部长鲁昕,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组长王立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原党委书记韩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等出席开幕式。杜江峰致辞教育部副部长杜江峰在论坛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成立以来在开展学术交流、政策咨询、社会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从国际国内的宏观背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等方面,阐述了学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江峰同志希望学会始终坚持政治建会,强化理论武装;始终坚持学术强会,深化前瞻研究;始终坚持服务兴会,广泛凝聚共识;始终坚持规范办会,提升治理水平。把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推向新的水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林蕙青致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林蕙青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聚焦教育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问题,积极组织和参与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深入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原创性和建设性的研究成果与政策建议。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愿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紧密携手,共同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鲁昕致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始终聚焦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汇聚了一批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学者,产出了一系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丰硕成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愿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携手共进,共同书写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篇章。韩进作工作报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韩进在工作报告中回顾总结了学会创立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会发展的教育部领导、教育部各司局、直属单位和兄弟学会、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向以郝克明先生为代表的学会历任领导及所有为学会发展倾注心血的老领导、老专家致以崇高敬意。韩进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会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按照教育部党组的要求,以更加扎实的研究、更有分量的成果、更高水平的咨询建议、更高质量的服务,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王立英、韩进颁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优秀分支机构奖王立英、韩进颁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优秀成果奖王立英、韩进颁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成就奖和特殊贡献奖(北大教育学院张晓黎代闵维方领取终身成就奖)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组长王立英为评选出的优秀分支机构、优秀成果,以及终身成就奖和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代表颁奖。开幕式由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柯春晖主持。柯春晖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会长、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原局长杨岳,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郭鹏,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黄兴胜,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建聪,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范绪锋,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大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银付,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东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晁桂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赵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晓强,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成梁,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跃进,中国教育装备协会秘书长李瀛,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地方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学会总会和分支机构的负责人、理事、会员,有关机构和企业代表近700人参加了开幕式和主论坛活动。主论坛环节,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赵沁平,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参赞郑振华分别从科技、教育、外交方面作了精彩报告。主论坛环节由会长韩进主持。赵沁平作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以“AI+VR:智慧教育发展的引擎与基座技术”为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智慧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前景。认为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教学场景、优化学习体验、提升教育效能,推动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沉浸式方向跃迁。依托“AI+VR”技术平台,可实现跨地域资源共享、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以及自适应学习路径设计,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形成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教育新质生产力。林建华作报告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以“大学的逻辑”为题,分享了对“双一流”和教育强国建设、大学战略、大学发展的基本逻辑、知识的属性、战略的实施、未来的大学与教育等问题的思考与体会。强调大学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明确发展的底层逻辑和目标,既要坚守大学发展和教育的过程属性和基本逻辑,又要重塑教育模式,打开学科边界,打开学习边界,打开学校边界,真正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等教育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郑振华作报告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参赞郑振华围绕“百年大变局与中国外交”,阐述了国际形势变化背景下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教育对外开放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的重要支撑。五个平行论坛11月15日下午,五个平行论坛同步开启。平行论坛一“战略与前瞻:教育强国与‘十五五’规划”会场平行论坛一主题为“战略与前瞻:教育强国与‘十五五’规划”。与会专家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教育评价从学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等关键议题,展开了系统阐述和深入交流,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方向与实践路径上达成了五项共识。平行论坛二“创新与突破:科技、人才与教育未来”会场平行论坛二主题为“创新与突破:科技、人才与教育未来”。与会专家围绕国家战略牵引下的学科布局优化、教育数智化转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塑造等关键领域展开了深入研讨。随后的圆桌会议环节,专家们聚焦“AI时代的人才培养”,呼吁应主动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大力推进教育教学范式、内容与模式的系统性革新。平行论坛三“均衡与卓越:基础教育的期许与愿景”会场平行论坛三主题为“均衡与卓越:基础教育的期许与愿景”。主报告环节的专家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深入探讨了教育公平、质量提升与未来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案例分享环节,集中展示了在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推动县域高中振兴,以及运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案例。平行论坛四“开放与互鉴: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会场平行论坛四主题为“开放与互鉴: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教育部相关业务司局及直属单位负责人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留学工作、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创新及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等政策导向进行了解读与说明。就当前留学事业的挑战与趋势、国际化人才的素质能力结构、提升青少年的跨文化理解力与国际胜任力等展开了探讨与交流。平行论坛五“赋能与共生: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会场平行论坛五主题为“赋能与共生: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发展”。论坛聚焦职业教育改革、AI赋能教学创新、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协同破局之策等核心内容,从多维视角研讨“破壁·融合·共赢”实施路径。圆桌会议环节,共同探讨如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学会教育政策与规划专委会、区域教育专委会、人才发展专委会、高等教育专委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科学与工程教育专委会、教育评价专委会、教育教学创新专委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委会、国际教育专委会、产教融合专委会等分支机构承担了平行论坛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级代表杨进,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秘书长生建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大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清华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石中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光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张爽,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韩力群等参加了平行论坛。11月16日上午,专题报告环节,多位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的嘉宾分享真知灼见。郑真江作报告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郑真江报告题目为《实施〈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介绍了《纲要》实施一年以来取得的进展,尤其是“八大体系”建设的进展。下一步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家校社合作,加强教育数字化建设等。侯万军作报告学会学术委员,浙江大学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侯万军报告题目为《高等教育如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全球视角的分析与思考》。认为传统的教育面临价值危机、声誉危机、财政危机三方面危机,当前教育还存在理念滞后、机制不畅以及发展瓶颈等问题。下一步要强化高等教育的龙头牵引作用,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周佳峰作报告科大讯飞集团副总裁周佳峰报告题目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创新的思考与实践》,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提出驾驭AI的能力是未来教育需要聚焦的核心内容。面向未来,AI将从工具层面服务于教育发展走向与教育的共生,并通过技术赋能于人。刘复兴作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学者特聘教授、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复兴报告题目为《对开展中国特色教育战略学理研究的思考》。他认为,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形势下,进行教育战略学理研究十分必要,要以“建设教育强国”“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与“人才竞争能力”“人才的战略性”为逻辑起点开展研究。谢维和作报告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报告题目为《产学研用协同的战略变化——“决定性进展”对教育的要求》,认为在当前的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高校应主动适应这一趋势,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科研组织形态,要认真思考教育尤其是大学如何在产学研用协同中发挥基础性、引领性作用。韩进作论坛总结韩民主持专题报告专题报告环节由学会常务副会长韩民主持。学会会长韩进作论坛总结,认为本次论坛和年会规模大,层次高,反响好。论坛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战略的宏观性、长远性、基础性问题,搭建了一个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一批高水平专家,为学会未来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重大活动的举办积累了宝贵经验。韩进表示学会将继续注重研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基础问题,围绕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开展专项研究,继续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本次论坛和年会期间,学会还召开了秘书长工作会。在众多参会人员的肯定、赞许、期盼、祝福声中,本次论坛和年会圆满落幕。

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七次学术年会在四川天府新区召开

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花絮11月22日至23日,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七次学术年会在四川天府新区召开,会议主题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聚焦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任友群,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书平,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历章出席论坛并讲话。会议现场中国教育学会顾问、教育部原副部长郑富芝,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庞丽娟,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民进湖北省委原主委周洪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社会科学司司长王日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杨丹,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昕,四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陈冠松,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教育厅厅长余孝其,成都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彦夫,成都市委常委、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书记陈麟,成都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杜海波等出席论坛。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主持论坛开幕式。任友群任友群在讲话中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要求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下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他提出6点要求和期望。一是把握正确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坚持人民中心,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三是注重系统谋划,推动综合改革走深走实。四是鼓励基层探索,引领以点带面开花结果。五是促进规范管理,营造改革发展良好生态。六是加强国际交流,讲好中国基础教育故事。他表示,中国教育学会是我国成立最早、覆盖人群最广、影响面最大的教育学术组织,是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教育学会进一步发挥优势,为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加快建成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朱之文朱之文在开幕辞中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党中央赋予全国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他强调,本届论坛将主题确定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聚焦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及教育部党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旨在聚焦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重在阐释政策、总结经验、交流成果、研讨问题、凝聚共识,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向细处落实,为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支撑。陈书平陈书平在欢迎辞中介绍了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他对中国教育学会在教育发展战略咨询、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的工作表示高度认可。他指出,此次论坛邀请到全国教育领域顶尖专家、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趋势与时代命题,交流分享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必将充分展示教育现代化的最新成果、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陈历章陈历章在致辞中介绍了四川天府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他表示,此次年会必将凝聚共识、汇集智慧,形成一系列高水平的研讨成果和实践方案,为谱写天府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指导,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注入强劲动力。左起:田祖荫、李 奕、唐江澎开幕式后,进行了主旨报告和“校长星空”环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主持。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作了题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努力筑牢教育强国之基”报告。他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要聚焦公平优质,抓住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难点。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二是推进办学模式改革,满足百姓需求。三是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提高培养质效。四是推进保障机制改革,兜住民生底线。他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中国教育学会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聚焦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为主题,举办论坛和学术年会,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加快办强办优基础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把握改革方向、凝聚战线共识、推动落地见效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作了题为“深化首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几点思考与实践”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锡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唐江澎作了题为“以工程教育为突破,推进科学特色高中创建”报告。左起:张悦颖、姜树华、姚 敏、于海龙在校长星空环节,上海市世外小学校长、支部书记张悦颖,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姜树华,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综合改革首席顾问、香山中学教育集团领航校长、华阳中学党委书记姚敏,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怀柔九渡河小学、海淀上庄学校校长于海龙分别分享了他们在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儿童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改进、山区小学改革等方面实践经验。主持人左起:吕玉刚、杨银付论坛内容包括主旨报告、校长星空、主题发言、中国好课堂、学科嘉年华、DPD特别分论坛(DPD分别指Doctor、Principal and Director)、专题分论坛、综改正前方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紧扣实践,集中展示我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最新进展和取得的重要标志性成果。8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在论坛上分享精彩主题报告。根据论坛安排,11月23日上午将举办19场学科分论坛、DPD特别分论坛以及20场专题分论坛,下午将举办41场微论坛,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思政课堂、AI赋能教育、科学教育、展望2035基础教育、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区域教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STEAM教育创新实践、渗入式研培、备教学评一体化建设、新课标背景下育人、一贯制办学等百余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既有形势、政策的高位引领,又有区域、学校的精准实践。教育部教材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教育督导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等有关司局负责人,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监事长、副监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常务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处有关负责人,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教育学会、成都市委市政府、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教育学会、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等有关负责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育学会负责人,中国教育学会各分支机构、相关实验区负责人,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院所、高等师范院校负责人和中小学书记、校长、教师代表等共4500余人现场参会。论坛通过主流媒体平台同步线上直播。

2025年CSP-J/S北京获奖分析!101中学总获奖173人,排名第一!

11月14日,NOI官网公布了2025年CSP-J/S成绩,全国各省获奖情况如何?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CSP-J/S组全国各省获奖情况CSP-J组今年CSP-J组全国共有2606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8135人,二等奖14540人,三等奖3389人。获奖人数位列第一的是广东,共3365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060人,二等奖1421人,三等奖884人;其次为山东,共2036人获奖,一等奖706人;浙江1858人获奖,一等奖688人。CSP-S组今年CSP-S组全国共有14160人获奖,其中一等奖6194人,二等奖6123人,三等奖1843人。获奖人数位列第一的是广东,共2080人获奖,其中一等奖795人,二等奖910人,三等奖375人;其次为浙江,共1517人获奖,一等奖485人;江苏1104人获奖,一等奖416人;北京1095人获奖,一等奖424人。CSP-J/S组北京获奖情况CSP-J组今年,CSP-J组北京有284所学校学生参加比赛,共1623人获奖。其中:一等奖分数线265分,有522人获奖,占北京总获奖32.1%二等奖分数线205分,有666人获奖,占北京总获奖42%三等奖130分,有435人获奖,占北京总获奖26.8%CSP-S组今年,CSP-S组北京有188所学校学生参加比赛,共1095人获奖。其中:一等奖分数线145分,有424人获奖,占北京总获奖38.7%二等奖分数线60分,有480人获奖,占北京总获奖43.8%三等奖30分,有191人获奖,占北京总获奖17.4%CSP-J/S组北京初一年级获奖分析CSP-J组从年级来看:初二获奖人数最多,有615人,初一有604人获奖,获奖人数占总获奖37.2%!一等奖中,初二获奖人数最多,有198人,初一年级紧随其后,有181人。初一获奖人数占一等奖人数总获奖34.67%!从学校来看:101中学初一学生获奖人数最多,共39人获奖,人大附26人获奖,八十中24人获奖。CSP-S组从CSP-S组北京获奖学员来看,初一学生有199人,占比总获奖人数18.17%;一等奖中,初一学生有43人获奖,占一等奖人数总获奖10.14%从学校来看:101中学初一学生获奖人数最多,共29人获奖,人大附24人获奖,北师大附属实验分校、第八十种分别11人获奖。CSP-J/S组北京学校获奖情况CSP-J组今年,CSP-J组北京共有1623人获奖,排名前列的学校有:海淀区101中学,成绩突飞猛进,超越人大附,排名第一,共有75人获奖,比去年增长14人(去年101中学也是排名第一),其中一等奖59人,二等奖13人,三等奖3人。人大附共5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22人;首师附获奖40人,一等奖23人;北大附33人获奖;十一学校27人获奖等;朝阳区八十中也进步很大,排名第三,共40人获奖,一等奖19人;北京中学获奖34人,一等奖9人;西城区四中34人获奖,北师大附属实验分校24人获奖;另外,还有丰台区十二中获奖36人,一等奖17人;东城区一七一中学共30人获奖等。CSP-S组今年,CSP-S组北京共有1095人获奖,排名前列的学校有:海淀区人大附106人获奖,一等奖62人,排名第一;101中学98人获奖,一等奖61人,J和S组获奖总人数排第一,共173人获奖;首师附50人获奖,一等奖30人;北大附47人获奖,一等奖29人;十一学校46人获奖,一等奖24人;清华附21人获奖。朝阳区八十中48人获奖,北京中学29人获奖;西城区八中24人获奖,北师大实验分校22人获奖,北师大二附21人获奖;另外,还有东城区一七一中学20人获奖,汇文中学11人获奖;丰台区十二中24人获奖;经开区亦庄实验19人获奖等。从以上CSP-J/S北京学校获奖情况来看,北京海淀、西城、朝阳、东城等各区重点校都在积极培养信奥牛娃,学生,在CSP-J/S等信奥竞赛中夺奖,将有助于孩子未来升学。

决战一等奖!2025NOIP在线冲刺班,NOI教练带你高效提分!

刚刚,CSP-J/S2025第二轮分数线出炉了。NOI官网发布了CSP-J/S2025第二轮评级规则,根据《规则》,全国认证基准线为:1、提高一等131分、二等60分、三等30分2、入门一等255分、二等205分、三等130分各省二等、三等分数线的划定参考一等全国基准线确定。对于一等评级分数线低于全国基准分数线的省份,提高级二等分数线为 30 分,入门级二等分数线为 130 分,不设三等评级。以下是各省市一等分数线:CSP-J/S2025第二轮评级规则如下:【提高级】 提高级一等名额分配方案 提高级一等全国认证基准线:131分CCF CSP-J/S第二轮提高级各省一等名额由三部分组成:A:提高级第二轮人数和省平均分;B:第一轮总人数;C: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比例。计算规则如下:1.确定全国认证基准分数线、拟评级比例为20%,根据各省第二轮提高级实际参加人数Q、平均分R,一个省可获名额A的计算公式如下:A=((各省第二轮平均分R-全国一等认证基准线)×0.1%+20%)×各省第二轮提高级人数Q注:0.1%为比例因子(各省平均分与全国一等认证基准线之差,每增加10分,评级比例增加1%);2.根据各省第一轮人数(P),可计算一个省获得的相应名额B:(1)0<P<10000,B=(S-全国A名额总和)×各省第一轮人数P/全国第一轮总人数(2)P≥10000时,每增加1000人,增加1个名额;注:S为拟评级人数,定义为6099;3.根据省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比例(M),全国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最低比例20%,可计算一个省获得的相应名额C。即,除各省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比例M低于全国最低比例20%以下的(不含)省份外,其他省分别获得1个C名额。在此基础上,省晋级比例M比全国最低比例20%每高10%再奖励1个C名额,M上限80%。名额C不超过各省(市)计算名额AB之和的40%。(1)0<M<20%,C=0(2)20%≤M≤80%时,C=((M-20%)/5%)+1以上A、B、C之和为各省第二轮提高级一等参考名额。在此基础上,NOI科学委员会、竞赛委员会根据各省认证成绩、评级人数、评级比例,按照评级分数线与评级比例正相关的原则对各省第二轮提高级一等名额进行适当调整。 提高级二等名额分配方案 提高级二等全国认证基准分数线:60分1.提高级一等认证分数线位于基准分数线131分(含)以上的省份,60分(含)以上未获一等者均可评二等;2.对于提高级一等认证分数线低于基准分数线的省,30分(含)以上未获一等的被认证者均可评二等; 提高级三等名额分配方案 提高级三等全国认证基准分数线:30分1.提高级一等认证分数线在基准分数线131分(含)以上的省份,30分(含)以上未获一二等的被认证者,均可评三等。2.一等认证分数线低于全国基准分数线的省份,不设三等。【入门级】 入门级一等名额分配方案 入门级一等全国认证基准线:255分CCF CSP-J/S第二轮入门级各省一等名额由三部分组成:A:入门级第二轮人数和省平均分;B:第一轮总人数;C: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比例。计算规则如下:1.确定全国认证基准分数线、拟评级比例为20%,根据各省第二轮入门级实际参加人数Q、平均分R,一个省可获名额A的计算公式如下:A=((各省第二轮平均分R-全国一等认证基准线)×0.1%+20%)×各省第二轮入门级人数Q注:0.1%为比例因子(各省平均分与全国一等认证基准线之差,每增加10分,评级比例增加1%);2.根据各省第一轮人数(P),可计算一个省获得的相应名额B:(1)0<P<20000,B=(S-全国A名额总和)×各省第一轮总人数P/全国第一轮总人数(2)P≥20000时,每增加1000人,增加1个名额;注:S为拟评级人数,定义为7843;3.根据省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比例(M),全国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最低比例20%,可计算一个省获得的相应名额C。即,除各省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比例M低于全国最低比例20%以下的(不含)省份外,其他省分别获得1个C名额。在此基础上,省晋级比例M比全国最低比例20%每高10%再奖励1个C名额,M上限80%。名额C不超过各省(市)计算名额AB之和的40%。(1)0<M<20%,C=0(2)20%≤M≤80%时,C=((M-20%)/5%)+1以上A、B、C之和为各省第二轮入门级一等参考名额。在此基础上,NOI科学委员会、竞赛委员会根据各省认证成绩、评级人数、评级比例,按照评级分数线与评级比例正相关的原则对各省第二轮入门级一等名额进行适当调整。 入门级二等名额分配方案 入门级二等全国基准分数线:205分1.入门级一等评级分数线位于基准分数线255分(含)以上的省份,205分(含)以上未获一等者均评获二等。2.对于入门级一等评级分数线低于基准分数线的省,130分(含)以上未获一等的被认证者均可评二等; 入门级三等名额分配方案 入门级三等全国基准分数线:130分1.入门级一等评级分数线位于全国基准分数线255分(含)以上的省份,130分(含)以上未获一二等的被认证者,均可评三等。2.入门级一等评级分数线低于全国基准分数线的省份,不设三等。中国计算机学会2025年11月14日

NOIP2025报名信息汇总,及名额分配方案解读!附带各省通知

NOIP2025即将开考,各省通知也已陆续下发!针对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我们做了梳理,包括NOIP报名时间、资格,方式,关键节点等,并附上23个省份的官方通知!01NOIP2025报名信息考试时间:2025年11月29日8:30-13:00(4.5小时),4道题目,采用机试形式。报名资格:参赛资格仅限于在籍在校的高中生参赛费用:0元报名时间与方式:选手报名:即日起至11月10日14:00截止学籍学校内,由指导教师汇总满足条件的选手向所在省NOI特派员报名,CCF不受理个人报名。各省名单确定后须在省内进行不少于5个自然日的公示。各省特派员在11月17日15:00前以省为单位提交最终名单至CCF。02名额分配方案与变化解析NOIP2025各省参赛名额由A、B、C、D四类组成,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年的具体分配方案及变化特点。A类:基本名额(全国共计960名)各省A类名额均为30个,其中须设置女选手保障名额3个。如无足额女选手入选,则剩余保障名额自动作废。B类:激励名额(全国共计6600名)各省B类参赛名额由B1,B2,B3三部分构成,计算方式如下:B1(普及规模项,占55%):根据上一年度该省参加冬令营,APIO,全国赛,夏令营,CSP-J/S及NOIP等活动的总人次计算B2(优秀比例项,占27%):根据前一年度NOIP成绩排在全国前列的选手数量计算,仅统计高中选手B3(获奖比例项,占18%):按照各省在前一年度NOI全国赛中的获奖情况换算:金牌换算为8个名额,银牌换算为4个名额,铜牌换算为3个名额C类:推荐名额今年推荐资格和名额要求更加明确:在“NOI创建40周年”评选中获评为“钻石教师”或“金牌教师”,或本年度参与NOI系列活动授课的中学在校教师,每人可推荐2名选手持有CCF颁发的指导教师资质证书(有效期内)的中学在校教师:入门级证书持有者:可推荐1名选手提高级证书持有者:可推荐2名选手NOI级证书持有者:可推荐3名选手NOI各省特派员:均可推荐10名选手D类:专项名额(激励女生参与)各省在A,B,C类名额外,可获得不超过本省此三类名额之和5%的专项名额。D类专项名额仅限女生,由各省组织单位自行制定遴选办法。各省名额分配测算一览表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各省份的A+B类名额分配差异较大:03女生竞赛新规第五届女生竞赛将与NOIP2025同步举行,为女选手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参赛条件:所有符合NOIP2025报名资格的女选手均可参加。报名方式:所有报名参加NOIP2025的女选手均默认自动参加第五届女生竞赛,无需额外报名。获奖规则:根据参加女生竞赛的全部选手总数,按照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的比例获奖,总获奖率为60%。入选NOI规则对参加竞赛的女选手(仅限于高中生选手),根据其成绩从高到低选取10名每个省通过女生赛晋级NOI的人数不能超过2名入选者以B类的身份参加NOI202623省份官方报名通知为方便大家查询本省具体要求,我们整理了最新23个省市的NOIP报名通知链接,建议家长及时收藏查看:安徽省https://www.noi.cn/gs/xw/ah/2025-11-11/852978.shtml陕西省https://www.noi.cn/gs/xw/sx1/2025-11-07/852459.shtml河南省https://www.noi.cn/gs/xw/hn1/2025-11-07/852167.shtml浙江省https://www.noi.cn/gs/xw/zj/2025-11-07/852188.shtml甘肃省https://www.noi.cn/gs/xw/gs/2025-11-07/852168.shtml福建省https://www.noi.cn/gs/xw/fj/2025-11-07/852185.shtml河北省https://www.noi.cn/gs/xw/hb/2025-11-06/852174.shtml吉林省https://www.noi.cn/gs/xw/jl/2025-11-06/851681.shtml广东省https://www.noi.cn/gs/xw/gd/2025-11-06/851989.shtml贵州省https://www.noi.cn/gs/xw/gz/2025-11-06/851691.shtml广西省https://www.noi.cn/gs/xw/gx/2025-11-05/851274.shtml辽宁省https://www.noi.cn/gs/xw/ln/2025-11-05/851270.shtml新疆省https://www.noi.cn/gs/xw/xj/2025-11-04/851297.shtml云南省https://www.noi.cn/gs/xw/yn/2025-11-04/851201.shtml海南省https://www.noi.cn/gs/xw/hn/2025-11-03/850757.shtml江西省https://www.noi.cn/gs/xw/jx/2025-11-03/850751.shtml四川省https://www.noi.cn/gs/xw/sc/2025-11-03/850750.shtml宁夏省https://www.noi.cn/gs/xw/nx/2025-11-03/850747.shtml山西省https://www.noi.cn/gs/xw/nx/2025-11-03/850747.shtml内蒙古https://www.noi.cn/gs/xw/nmg/2025-11-03/850742.shtml上海市https://www.noi.cn/gs/xw/sh/2025-11-02/850739.shtml北京市https://www.noi.cn/gs/xw/bj/2025-10-31/850724.shtml重庆市https://www.noi.cn/gs/xw/zq/2025-11-03/8507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