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1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最基本、必备的项目。秋季学期以来,我省各地学校探索开展各具特色的科学实践活动并纳入课后服务项目,把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科技实践活动 丰富课后服务
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课后服务“电子百拼”课
“小小的水果居然也能发电,太有趣了!”“看似薄薄的一张A4纸可以承载100多颗弹珠,太神奇了!”这是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刚参加完科技课后服务学生的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
“我们依靠学校自身优势,在全县率先开始尝试课后服务融入科技课程,学生科技素养不断提升,学校发展也步入‘快车道’!”明溪县二实小校长官水生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学校逐步构建出课后服务“三全”科技课程模式,实现课程、学生、教师全覆盖。
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科技教育送教进盖洋学校
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课后服务科技课程带来的“红利”。依托总校制平台开展的“结对服务”,全县共有8对,乡镇学校以“单双周”模式,实施课后服务科技课程,实现乡镇“全覆盖”。
福州市鼓楼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鼓实校区课后服务科技课程
福州市鼓楼第二实验小学科技课程
福州延安中学教育集团小学部科技课程
福州鼓楼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鼓实校区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科学实践课程,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物理、数学等多个领域,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福州鼓楼第二实验小学在课后服务中融入科学实践,积极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设置自然科学、科学探索实验、“桥”见科学、实物编程等课程,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情境中发挥创意,体验科技魅力,提升科学素养。福州市温泉小学将科技教育特色服务纳入课后服务中,覆盖全年级。学校共开设了航模、机器人、无人机、诺贝尔科学实验、自然科学等7个项目、17个班次的科技类拓展服务特色课程。
莆田荔城区麟峰小学开设科创类制作与编程等课程
莆田荔城区麟峰小学在课后服务中,通过开设有趣的科创类制作与编程等课程,不断丰富青少年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为低年级开设了“乐高机器人”课程,主要以创意拼搭和动作模仿为主;中高年级开设了“Scratch编程”、“C++编程”、“趣玩无人机”、“科学思维创想”等社团,引导学生学习编程语言和掌握运用各种传感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龙岩市实验小学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开设科技类课程
龙岩市实验小学课后服务活动开设了机器人教育、图形编程、虚拟机器人编程等科技类课程,在丰富的科技课程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知识。龙岩市实验小学美伦校区开展了不插电的按键编程、图形编程等科技类课程。课程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学习规划路径,多种方法完成任务,在不断的思考与优化程序中掌握编程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孩子对编程学习的兴趣。
顺昌县实小思贤校区开设系列探究实践特色项目
南平顺昌县实小思贤校区以电子科学实践课程教育为基础和延展,开设科学知识、电子百拼、航模等系列探究实践特色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究中认识简单的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原理,掌握并学会集成电路等在生活场景里的运用。
尤溪县实验小学在课后服务引入人工智能
尤溪县实验小学《课后服务引入人工智能》案例荣获三明市课后服务融入科学教育优秀典型案例。学校编写《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等校本教材,每周开设一节课,普及机器人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为一、二年级学生“量身”定制编程积木、3D打印、创意拼等科技活动课程,并自主研发课程配套教具。学校还主动将自主研发的优质人工智能课程资源与县域乡村中小学校共享,深入乡村信息化薄弱学校开展科普系列活动20余场,有效引领县域中小学校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多彩社团 校园刮起“科技风”
南平市延平区迎宾实验小学科技作品展
趣探科学,筑梦未来。南平市延平区迎宾实验小学在课后延时服务中,聚焦科学教育,成立科技社团,让学生们在科技游戏中亲近科学、喜欢科学、走近科学。
近日,学校举行了“向阳科技”大舞台活动。空气炮弹、神奇的干冰实验……引得台下观看的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争相上台参与体验。孩子们尽情畅游在各种科学游戏实验中,开启科学探索之旅,感受科技的无限魅力。
莆田市实验小学在课后开展科技素养类社团活动
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莆田市实验小学利用课后服务晚托时间,开设Python趣味编程班、科学实验基础班、科学阅读班、Scratch趣味编程班、动漫设计班、科艺制作、3D打印笔创意班、C++信息学竞赛班、简易机器人基础班等科技素养类社团,定期开展系列活动。
福州融侨小学科技实践活动
福州井大小学科学类社团
台江第六中心小学工匠社团
福州实验小学台江分校以科学赋能教育,在课后服务中融入科技创新,开设了科学实验探索社团、航天航空社团及AI机器人社团,寓教于乐。福州台江第六中心小学发挥科技特色校品牌优势,开展了10多个科技类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其中,工匠社团通过大量动手操作实践,让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更强。
在三明,沙县区组建了56个中小学科技类课后服务社团,主要有趣味编程、人工智能、电子百拼、小逻思科学、模型运动社等,同时构建了科普课程体系,建立“四模(航模、海模、车模、建模)”课程。每年定期开展“模型运动会”,围绕“陆、海、空”三大主题组织开展竞赛活动。
校内校外协同 埋下科学种子
明溪县实验小学探索“科技+”课后服务新模式
三明市三元区陈景润实验小学依托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陈景润纪念馆”,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解陈景润杰出成就、先进事迹,并开展以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社团学习活动。学校将数学益智游戏、科技制作、电子百拼、图形化编程、电脑编程、乐高搭建、无人机等十几门科学课程引入课后服务。
三明市明溪县实验小学探索“科技+”课后服务新模式,低年段依托校园生态优势构建生态课程,寻访校园动植物,探究自然奥秘;中年段依托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设田园课程,科学种植中草药、蔬菜、水果等;高年段依托人工智能平台设置航模制作、电路设计、无人机、3D打印、编程等科技课程。学校依托科技备课组培养专兼职科学教师39位,聘请16位家长志愿者作为科技社团活动校外辅导员。
厦门市深田小学课后服务科技类特色课程
厦门市深田小学联动起校内和校外,培育、动员、吸纳与整合学校所在地社会公共文化资源,构建“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近邻· 科技+”科普教育模式。学校依托近邻共建单位市科技馆和深田社区科技小站的课程、展品、实验室和教师资源,建立“近邻·科技+基地”,开设系列化沉浸式科技项目体验活动,每学期固定安排学生进馆学习两次。学校开发无人机、机器人等18个课后服务科技类特色课程,满足每个学生每周参加一节(次)科技类特色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