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2022年全国两会十大教育热点话题,您最关心哪几个?

每年两会,教育都牵动着全社会的高度关切。特别是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教育“大变革”之年:“双减”“课后服务质量”“家庭教育促进法”“乡村教育振兴”“县中提升”“五育并举”“心理健康”“学生安全”“中高考”……基础教育生态面临深度重塑。作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2022年全国两会,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热点话题?代表委员们热议的教育话题又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内容。01“双减落地”,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词:“双减”落地  校外培训监管2022年,教育部将继续把“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各地“双减”工作也进入落地监管的深水区。在2月15日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等。地方上,各地代表委员也将把目光投射到各地政策如何实施、监管举措如何落地等方面上来。当前,具体的“双减”推进规则倾向于高效平稳推进,不宜操之过急或者粗暴“一刀切”,相关内容将引发热议。刘希娅代表:“双减”让大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全国人大代表、谢家湾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重庆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认为,“双减”给当代教育的推动作用是强劲的、具有时代性的:“‘双减’给学校、给家庭、给社会突然按下了暂停键,让大家停下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什么是真正的对孩子们好。”02保证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为课后看护难题破局关键词:托管  课业辅导  义务教育阶段2021年,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假期、课后看护难的问题,教育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教育部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并于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号召,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从“有”到“优”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但课后服务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教师反映学校将“自愿参与课后服务”与职称评定等挂钩,变相强制教师参与。也有家长反映,校内托管管理僵硬,不能选择性地参加,其不稳定性令家长难以心安。2022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保障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激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增强家长参与信心等议题的讨论声量将加大。张志勇代表:提高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提升学校课后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他建议,提高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家庭合理分担的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经费新机制。03《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亟待家校社协同育人关键词:家庭教育促进法  家校社协同  家校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从此,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该部法律分为六章五十五条,分别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监护人和社会对家庭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和规定。这是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一部教育领域的重磅法规。家庭教育促进法集中体现了“指引”“赋能”这两个关键词。2022年全国两会中,针对《家庭教育促进法》具体落地环节,各方如何做实主体责任,如何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等问题,很多代表委员都发声关切。胡卫委员:规范家庭教育指导,避免异化为学科“私教”护身符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提出,当下亟需加强政策引导和行政监管,以遏制家庭教育培训市场的失序行为,凸显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同时要加强对家长的法律政策宣贯和教育工作,真正让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责回归家庭、回归家长。04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打造乡村光明未来关键词:乡村教师  乡镇寄宿学校近些年,随着社会对乡村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农村学校硬件条件明显改观,但多地乡村教育面临“空心化”处境。如何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乡村教育质量等预计将在代表委员中引起讨论。舆论认为,振兴乡村教育首先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存在年龄偏大、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和入职条件,吸引青年教师并扩充艺术类专职教师。其次,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外流,农村学生规模逐步减少,需要依照乡村教育发展规律,办好乡村小规模和乡镇寄宿制这两类学校,把依旧留在乡村的学生教育好,特别要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刘仲奎委员:推进乡村教育 促进乡村振兴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委员认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提高教师的收入待遇和入职条件,激励优秀青年从事乡村教师职业。刘仲奎委员综合自己的调研、思考,也给出了提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他认为,综合性大学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走“小而精”的路子,也可以和当地师范大学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地方师范院校要提升培养精准度,按需培养,补齐基础教育师资短板,缓解乡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为乡村振兴输送大批优秀的师资力量。05提升县域普通高中,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关键词:县中塌陷  县中振兴县域高中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县中存在的生源和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2021年1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92%以上,扭转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县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县中振兴”的路应该怎么走,成为很多代表委员交流讨论的话题。邵志豪代表: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我们已在路上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和东北师大附中这些年一直在践行对教育基础薄弱县的教育帮扶工作。“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县中困境’,我和很多代表委员也在交流,我们这一代人,有很多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体会更深,”邵志豪说,“一个县的文化制高点就是县高中,一个乡里就是乡中心学校,如果高中办得好,那一定就是当地精神文明的高地。如果说高中‘塌陷’了,必然会影响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06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让辛勤园丁劳有所获关键词: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教师待遇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确保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提法受到舆论高度关注。舆论对提高教师待遇的举措表示支持,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有观点认为,教师工资上涨释放出积极信号,但要特别注意三类教师的待遇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一是艰苦边远地区教师,鼓励其扎根基层地区;二是班主任群体,通过工资报酬弥补其在繁重教育任务中的辛苦付出;三是高职称教师群体,鼓励其精进业务,力争上游。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师待遇、各地如何精准落实“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要求、如何提升乡村及偏远地区教师待遇将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是各级政府的庄严承诺,更是一条严肃的法律底线。各地必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的有关政策部署。要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保障机制,提高地方政府保障教师待遇的能力。即便面对困难,也必须迎难而上,不能退缩、推诿。(本部分摘自中国教育报评论)07加强学校体育,让健康中国更有未来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教融合  强健体魄近年来,加强青少年体育,重视体质健康已经在社会形成高度共识,一些积极的效果随着政策的实施开始显现。2021年以来,西安全运会、北京冬奥会等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推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快步发展。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颁布20多年后迎来首次大修。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实施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22年全国两会中,加强学校体育,促进体教融合改革发展将成为热点议题。张常宁代表:建议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统考全国人大代表张常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的内容她印象深刻。她在发言中提到如何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其中包括抓住体育学业水平测试这个突破点,建议在一些地区试点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省统考中增加体育考试,并将该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依据。08学生心理问题能见度走高,家校协同干预引关注关键词:心理问题低龄化  心理疏导  家校协同心理病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群体中,特别是抑郁症低龄化的问题突出,引发社会担忧。2021年引爆网络的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江西省九江市11岁小学生被老师指责后跳楼自杀等事件,让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断追问和反思。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协同发力。家庭方面,应更多地接纳和陪伴孩子,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但要避免为孩子一概代劳,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学校和老师要充分掌握基本的心理问题识别评估要点,提供适时的心理疏导,切忌轻易给学生贴标签。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与现实需要相适应,我们期待学生心理问题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得到重视。俞敏洪委员:建议重视青少年抑郁预防和治疗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今年向大会提交了《关于重视青少年抑郁预防和治疗的建议》。他介绍,青少年抑郁高发的成因有很多,一些青少年自杀案例也与抑郁症状或抑郁症有关。俞敏洪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高度重视青少年抑郁等精神困惑问题,建立教育部、卫健委、团中央等部门联合行动的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精神困惑问题的氛围。09学生安全议题永不缺席,食品安全或成新热点关键词:校园霸凌 校园食品安全 学生安全近年来,学生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一直处于高位。2021年,涉及学生遭受暴力行为、食品安全的事件屡次引发关注。学生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其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如河南省封丘县戚城中学营养午餐致学生呕吐腹泻,校长哭诉送餐公司“换不动”;安徽省歙县多名女生在厕所霸凌另一女生等事件引起舆论热议。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提出各地要摸排死角,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对校园霸凌的治理细则、各地方的创新性治理举措等将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领域,尤其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对校园霸凌的治理问题。9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提出,校园出现霸凌行为,将会直接问责学校,并规定了学校在管理学校霸凌事件中的责任。相信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持续推动对校园霸凌单独立法、提出如“纳入对14周岁以下校园霸凌施暴者的惩治”、被霸凌者心理健康疏导等具体问题对策的讨论将成为代表委员的关心话题。曹园雅、莫俊文委员:社会各界共同防治校园欺凌两位委员建议,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出台相关规定并实施,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事件;校方要加强普法教育和反欺凌知识科普,指导学生在被欺凌或目睹欺凌时正确的应对措施,并教导孩子们平等待人待事,不恃强凌弱,拒绝任何形式的欺凌,营造尊重、平等、包容的校园文化;以学校或社区为基点,组织建立完善的反霸凌社团、机构等,帮助监督与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家长应努力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让家庭暴力成为校园暴力的模仿对象;动员和鼓励心理工作者加入反校园欺凌的组织和队伍中,为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尽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干预。10中考普职分流、高考多切口改革,均衡发展更具公平性关键词:“内卷”   中考分流  高考加分改革此前地方两会有代表委员建议“取消中考后的普职分流”引发社会关注。在2月23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普职分流有其必要性,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做法和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十四五”时期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要如何理解和落实“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或将成为关注点。2022年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将启动,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代表委员对于高考改革的关注点必然会落在反“内卷”、减负的方向上,如怎样解决教育健康发展的内驱力,更加关注师资力量、课程安排等长线规划,以更加均衡的目标衡量高中教育并调节高考的评价机制,逐步与“双减”的精神相吻合。同时,湖南、海南、贵州、云南等省近期更新了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如湖南省明确规定,满足学籍、户籍与就读地点“三统一”的考生方可享受加分政策,避免临时操作加分。2022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将热议加分政策的落地实施及各项优待政策的变化。卢克平代表:建议部属高校按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全国人大代表卢克平提出建议,教育部直属高校应按各省区市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卢克平提出建议,应充分考虑各省区市高考人数在全国占比情况,统筹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指标分配,适当减少高校属地的招生计划比例,更好发挥“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河南等生源大省的倾斜力度。来源:现代教育报

教育部高教司2022工作要点发布!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

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具体任务包括:加快完善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体系、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数字化国际影响力等。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质量多样化、学习终身化、培养个性化、治理现代化的需求,加快建设以数字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新形态。加快完善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体系。强化需求牵引、开环建设、闭环管理,推进课程、教材、实验、教研、教管、图书文献、教学资源库、教学质量监测、国际合作、管理决策等“十大板块”建设,以数字化助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继续加大慕课建设力度,开发建设一批多介质、数字化、智能化、快速迭代的新形态教材。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建设,强化“实验空间”平台应用。加快课程思政数字化资源库、临床医学案例库、战略型紧缺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库建设,创建统一的学生实验、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科学探索(线上书院)的门户。推出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深化虚拟教研室试点工作。加强学习过程数据分析,打造智慧学习社区。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推出高等教育数字化服务管理系统平台、高等教育在线课程服务与管理平台、图书文献保障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网、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网。构建部、省、校联动,人才培养要素涵盖、流程贯通的“教育脑”决策系统。推出一批教学数字化改革先进典型。提升数字化国际影响力。支持建好建强“爱课程”和“学堂在线”在线教学国际平台,打造全球在线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做强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召开2022年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发布《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报告》,探索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合作新形态与新范式。此外,文件还提出,启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实施“中国金课行动”,建设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网,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2.0等工作。涉及教育信息化备受关注的其它内容一起来看——推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启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推出一批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金课”。实施“中国金课行动”,建设“一流课程网”、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学案例。启动“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建设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网,推动优秀教材信息、教材出版信息、教材选用信息共享。加强紧缺人才培养。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储能技术、生物育种等领域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重型燃气轮机、病毒学、人工智能、国土空间规划等紧缺领域新形态教学资源建设。深化新工科建设。推进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学院等建设,深化工科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创新。加快推进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围绕“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的目标,优化组织形式,改革比赛赛制,推进产教融合,提升国际影响力,让“敢闯会创”成为人才培养的新标准新质量,把大赛打造成“百国千校千万人”国际最大的双创交流大平台,擦亮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品牌。加强东中西部高校协作。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2.0,汇聚优质资源,推动西部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提升。发挥高教优势,推动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利用信息化技术, 组织高校通过开办培训班、专家技术指导、发展规划咨询等,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来源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重点: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了2021年工作,介绍了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了哪些重点?一起来看~2022年工作任务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在“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部分——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2021年工作回顾>>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201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主要任务2021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20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2019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2018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7办好公平优质教育2016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2015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2014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2013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来源微言教育

省教育厅发布!这9类考生今年高考可加分!最高加20分!

重磅消息!2022福建高考加分办法公布!加分对象一共有9类,最高加20分!划重点:9类分别是——1.烈士子女考生,加分分值为20分。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考生,加分分值为10分。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考生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5.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加分对象为全省19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等少数民族考生,高中阶段须在民族乡、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具有3年完整户籍,且在户籍所在县(市、区)学校具有3学年完整学籍,并有连续3学年的实际就读经历。 6.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7.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类大赛)三等奖及以上(或前10名)以及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福建省选拔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班学生,报考高职分类招考相关对口专科专业的,可予以免试录取。 8.获得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班学生,报考高职分类招考相关对口专科专业的,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其技能测试成绩按满分计,同时录取总成绩加5分。 9.获得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班学生,报考高职分类招考相关对口专科专业的,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其技能测试成绩按满分计。 相关链接19个少数民族乡为:福鼎市硖门乡、佳阳乡,福安市坂中乡、穆云乡、康厝乡,霞浦县盐田乡、水门乡、崇儒乡,蕉城区金涵乡,龙海市隆教乡,漳浦县湖西乡、赤岭乡,连江县小沧乡,罗源县霍口乡,惠安县百崎乡,宁化县治平乡,永安市青水乡,上杭县庐丰乡、官庄乡。省教育厅通知原文如下: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22〕1号)和我省有关规定,为做好今年我省高考(含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和普通高考,下同)录取照顾资格申报及审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对象1.申报对象为已参加2022年我省高考报名且符合录取照顾资格条件的考生。2.拟参加2022年普通高考补报名且符合录取照顾资格条件的考生,待补报名现场确认时再一并补申报。3.对于已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以下简称高职分类招考)报名并取得考生号,在录取照顾资格申报时间结束后至2022年7月15日前因相关技能大赛举办才获得录取照顾资格的未被录取考生,可由考生本人提出补申请。二、照顾项目根据《福建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闽招委〔2021〕1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闽教学〔2019〕35号)规定,2022年福建省部分高考录取照顾项目如下:1.烈士子女考生,加分分值为20分。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考生,加分分值为10分。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考生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5.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加分对象为全省19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等少数民族考生,高中阶段须在民族乡、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具有3年完整户籍,且在户籍所在县(市、区)学校具有3学年完整学籍,并有连续3学年的实际就读经历。6.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7.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类大赛)三等奖及以上(或前10名)以及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福建省选拔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班学生,报考高职分类招考相关对口专科专业的,可予以免试录取。8.获得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班学生,报考高职分类招考相关对口专科专业的,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其技能测试成绩按满分计,同时录取总成绩加5分。9.获得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班学生,报考高职分类招考相关对口专科专业的,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其技能测试成绩按满分计。三、申报办法1.符合条件的考生须于2022年3月10日前,向本人高考报名现场确认点所在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提出申请,逾期不予受理。2.申报时,考生须按照《2022年福建省高考录取照顾资格考生申报须知》(附件1)要求,提交《2022年福建省高考录取照顾资格考生登记表》(附件2,以下简称《登记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含原件和复印件,其中复印件上验证人须签名并加盖公章)。其中,少数民族考生还须提交《福建省少数民族考生享受高考录取照顾政策资格审核申请表》(附件3,以下简称《申请表》)。3.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www.eeafj.cn)综合信息栏目中下载上述表格,如实填写。四、审核程序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定2名以上国家公职人员,负责对考生所申报的录取照顾项目进行审核确认(其中考生少数民族成分须报送当地民宗部门审核确认)。审核确认后,县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填造《2022年福建省普通高考录取照顾资格考生花名册》(附件4)、《2022年福建省高职分类考试录取照顾资格考生花名册》(附件5),并分别通过“高招管理系统”或“高职分类招考考务管理平台”完成信息录入工作,于3月12日前提交设区市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2.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按规定进行公示,学校还须公示到考生所在班级。审核确认后的每位申报考生《登记表》《申请表》以及相关证明材料须复印一份,由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留存2年备查。3.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汇总后,并于3月14日前分别通过“高招管理系统”“高职分类招考考务管理平台”向省教育考试院提交审核结果,同时应按规定进行公示。4.省教育考试院将于3月17日前,将网上审核结果打印下发设区市及平潭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进行核对。各设区市及平潭教育招生考试机构须于3月19日前,将每页加盖公章的上述材料寄送省教育考试院信息处,并将纸质《花名册》(每页签字并加盖公章)报送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备案。5.省教育考试院将各设区市及平潭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核对确认的最终名单在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考生,方可享受相应的录取照顾政策。五、工作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高考加分工作,要专门组织一批熟悉政策、坚持原则、责任心强的国家公职人员,负责资格审核工作。按照“谁主管、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审核工作责任制,明晰考生资格审核中的主体责任、工作流程、审核规则,认真审核把关,切实做好辖区内高考录取照顾资格申报及审核、公示工作,并对审核结果负责。少数民族考生资格审核工作严格按照《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福建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考生享受高考录取照顾政策资格审核工作的通知》(闽教学〔2021〕4号)执行。2.加强信息公示。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严格落实加分考生资格四级网上公示机制,详实、准确、及时地做好录取照顾考生资格信息的分级公示工作,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及利益相关者的监督,高中阶段学校须按有关规定公示到考生所在班级。公示时须按照顾类型分类,公示内容包括考生姓名、性别、所在学校、录取照顾项目及审核单位等。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网上公示信息须保留到当年年底。各地要畅通申诉渠道,在公示地点或网上页面公布有效的举报和申诉受理渠道,对举报和考生申诉要进行调查核实并妥善处理。3.严肃工作纪律。各地要建立健全录取照顾资格审核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凡是以弄虚作假等手段获取加分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将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请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将此文件转发至辖区内所有高中阶段学校。文章来源福建省教育厅官网

福建省教育厅印发2022年工作要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日前,福建省教育厅印发2022年工作要点,对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第六部分提到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服务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面加快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1、深入学习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制定实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组织开展第七季全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等活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施伟大建党精神研究重大专项。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工程,启动建设一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设立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推出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项目成果。2、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作为政治要件,作为厅党组会“第一议题”,建立落实工作台账,逐条逐项落实到位。3、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教育工委(党委)工作联动机制。健全高校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一级抓一级”的党建工作指导、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党务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建立高校党建示范引领机制,持续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攻坚计划。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有序推进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和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指导各地加快推进民办学校章程建设,推动党建有关要求进章程。4、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坚持严的基调,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紧盯重要节点、关键少数、重要领域,强化监督检查。开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检查,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工作。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密切关注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一严到底纠治“四风”,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精文简会、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巩固为基层减负成果。5、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落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管住重点人、重点事、重要节点、重要阵地。健全完善多方协同、上下联动、运行顺畅的高校维稳工作体系。健全完善教育网络舆情联报联处机制,加强涉校舆情监测、研判和应对。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根据疫情形势及时科学精准采取防控措施。深化校园安全整顿,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组织认定第二批省级平安校园,完成新一轮“平安校园”等级创建。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6、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制定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行动方案,遴选建设一批省级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成立指导委员会,遴选建设一批试点区,探索建立共同体机制。实施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创优攻坚集体行动。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高校“青马工程”实施机制,打造一批高校思政精品项目和中小学、中职学校德育典型案例。建立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心。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遴选建设一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推出一批学校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和家庭教育特色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健全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常态化机制。7、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制定实施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学校体育场地逐步有序向社会开放。组织第十七届省运会大学生部比赛、全省大中小学各项体育联赛活动,举办青少年足球学生夏令营,协助办好晋江第18届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改造近视防控教室照明2万间。推动健康学校和应急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开展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赛及抽测工作。加强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建设和学生军事技能训练,规范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完善学校美育评价机制,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开展美育浸润行动,组织参加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8、实施劳动教育强基计划成立福建省学校劳动教育发展中心和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出版《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手册》,加强劳动教育评价研究。适时召开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会。遴选一批劳动教育典型案例和覆盖不同行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9、规范教材管理规范教材建设、选用和管理,分学段分领域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学校选用境外教材四个管理实施细则,加大省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支持力度,设立一批教材研究专项,推进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制定出台《福建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规范地方课程教材规划、开发、审核和管理等工作。系统推进高校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落实高校“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制定省级优秀特色教材遴选方案并遴选一批省级优秀特色教材。10、加强民族教育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大对民族中小学校的帮扶力度,加强民族中小学校和内地班内涵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机制。举办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内派教师)培训班,推进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内派教师)工作室和学生读书社建设。11、提升语言文字工作质量和水平推进“语保工程”二期建设,开展4个“福建濒危汉语方言”点调查、36个“一般汉语方言”调查点口头文化语料转写工作。组织开展第25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举办省级宣传周启动仪式。举办全省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大赛,申办“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季福建省选拔赛。加强全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12、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持续将“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巩固提升成果,维护安全稳定。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加强常态化巡查,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强化部门联动,加大校外培训执法力度,提升执法能力。推动相关部门加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管理,防止出现新问题。进一步提高学校作业管理水平,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指导各地各校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研制义务教育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加强课堂教学规范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规范考试管理,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优化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有效性。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13、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公办园建设项目,支持各地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0所、新增公办园学位4万个。加大普惠性民办园管理扶持力度,提升普惠性民办园质量。推动各地优化县域普惠性资源布局规划,推进“总园制”“镇村一体化”等办园模式改革,增加城市地区普惠性资源,办好乡镇公办中心园,启动学前教育办学点标准化建设,持续支持未设置幼儿园或学前班的偏远农村开展巡回支教工作,完善城乡全覆盖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加强幼儿园地方本土资源开发利用,开展优秀游戏案例评选。进一步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提高科学保教水平。常态化推进示范性幼儿园创建与评估。14、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依托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城区学位增补计划,新增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位6万个。支持各地探索“大学区制”管理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培育认定一批省级义务教育教改典型样本,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县(市、区)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消除成果,提升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办好必要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打造“乡村温馨校园”。15、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实现新课程新教材全覆盖,加强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推进教学开放活动,落实教学常规,实施“英才计划”,促进育人方式改革。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达标高中评估办法和标准,组织开展普通高中达标创建和评估复查工作,加强示范性高中和课改基地校建设,确认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遴选新一批示范性建设高中,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16、保障教育公平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一人一案”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深化融合教育试点改革,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发展。加强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和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加强特殊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加强学生资助制度建设,探索建立智慧资助云平台,推进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应用。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学校食堂供餐比例和供餐水平。17、服务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持续开展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组织开展乡村教师省级专项培训项目,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支持县域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办好一批县级职教中心,重点建设1—2个专业群,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技能人才。实施“求学圆梦”素质提升计划。推进高校定点帮扶工作,支持涉农高校和老区苏区高校建设,加大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加大高校农村专项招生力度。持续做好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加强农村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18、提升继续教育水平制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开展广告发布专项整治行动和教学站点评估。规范普通高等学校非学历教育管理,组织高校开展非学历教育自查整改。扩大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试点规模。立项建设6个省级终身教育创新基地,创建一批学习型社区、特色品牌、特色教材。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着力缓解“一位难求”问题,培育一批省级老年教育示范校,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培训,推介60个省级“智慧助老”专题项目。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暨“9·28终身教育活动日”活动。19、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实施2022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和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拓展基层就业渠道,动员更多高校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应征入伍。建立健全就业育人支持体系,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配齐建强就业工作队伍,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遴选一批就业指导名师、金课。推动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联动改革,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加强“三创”中心、“三创”学院建设,办好第八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坚强支撑20、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制定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意见,分类推进基础、应用型、新兴交叉等学科专业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落实《福建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扩大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推进研究生教育扩容提质,加大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力度,遴选一批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施高层次人才育引工程、特级人才(团队)支持培育计划和新一轮“闽江学者奖励计划”。推进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培养产业高层次急需人才。21、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筹备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实施中职、高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加快建设一批引领改革、对接产业、支撑发展的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设计划,推动省级产教融合型行业部门(行业组织)、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遴选20个省级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0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统筹指导职业院校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规范专业设置,加强制造业等紧缺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指导职业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批省级特色专业课程,遴选培育30个左右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改革试点。22、推进高等教育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编制《福建省高等教育十年发展规划》。制定实施《福建省高等教育“两区两带两核”建设方案》。实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计划,实施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工程,“一校一策”编制建设方案,分类制定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常态化建设进展情况监测。深入实施一流本科专业、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规范专业设置管理。推动组建若干学科联盟,深化高水平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建设虚拟教研室。推进教学创新团队、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制定研究生“产业导师”选聘办法,举办教师教学创新大赛。23、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贡献度制定实施高等教育服务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联合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高校联合资助项目、科技创新重点项目、高校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等。规范实施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组织验收评估一批创新平台,培育推荐若干部级以上平台。结合产业需求和平台布局,立项建设一批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运行管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24、推进高水平教育交流合作落实部省共同推进福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实施部省共建年度支持清单。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进国(境)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闽合作办学。发挥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职教联盟和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等平台作用,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教育交流合作。搭建“留学福建”国际学生招生宣传平台,稳步扩大来闽留学规模。积极探索海峡两岸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实施闽港澳台姊妹校交流项目,完善港澳台学生招生培养管理服务。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内生动力2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清单和负面清单,开展“十不得、一严禁”违规事项监测。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幼儿园保教质量和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评估实施细则或方案。制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落实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破除“唯论文”、正确认识高校人才称号等文件,突出创新质量和贡献的评价导向。 26、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启动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基础教育教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教指委工作机制,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组织评选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持续推进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和试点校建设,深化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改革,优化线上线下相衔接的教育教学组织模式。结合劳动教育在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27、规范民办教育管理贯彻落实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方案,优化调整义务教育结构,指导各地全面开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规范治理“公参民”学校。开展民办高校年检工作。建立利用社会资源支持学校教育教学机制。28、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各地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推进中考中招改革,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政策,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完善普通高校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省级测试工作办法,稳步推进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改革。持续高标准做好新高考的组织实施工作。深化职业教育全学段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各类别职业技能测试办法,规范“二元制招考”。完善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升本优惠录取政策。29、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加快《福建省学前教育条例》《福建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福建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立法进程。指导高校完成新一轮章程修订工作。开展高校法治工作测评。实施中小学校长法治能力提升计划。落实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加强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推进“互联网+法治教育”。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工作,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30、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制定贯彻落实《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实施细则。持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把“两个只增不减”“一个不低于”作为督导重点。开展对市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进一步推进市县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压实设区市对县“两项督导”职责。推进县区申报“学前双普”国家评估验收工作。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开展校(园)长任期结束督导试点工作。开展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统筹开展教育质量评估监测。加强督学队伍和教育督导智库建设。六、强化要素保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利环境31、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投入,推动各地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积极争取中央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督促各地健全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加强与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协同校企等方面合作,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鼓励学校积极争取社会捐赠收入。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做好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验收工作,加强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向陈炜同志学习活动,评选特级教师、最美教师,推进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施“卓越教师计划”,改革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完善省级公费师范生政策。实施新任教师规培制度,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育力度。做好高校教育科研类引进生工作,引进一批高校高层次人才。推动各地依标足额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探索推进高校人员总量管理改革。改革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教师评价改革,修订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推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33、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编制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方案、省级教育专网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方案,部署教育新基建。实施省级“智慧教育创新示范工程”,开展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智慧校园示范校遴选工作。对接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开展省级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区域、优秀学校、优秀教师空间等创建。推进全省教育系统IPv6规模部署应用工作。34、加强教育考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省级考试入闱基地建设,提升教育考试条件保障水平。启动标准化考点提升工程试点建设,增强防范和抵御考试风险能力。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教育考试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35、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机关公务员队伍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开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提升机关运转效率和服务水平。创新机关群团工作方式方法,活跃机关文体活动,推动机关文明建设上新水平。做好离退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内容来源于福建教育微言

CCF 2022年首届NOI女生竞赛报名通知,如何选拔?

2月25日,NOI 官网发布《关于2022女生竞赛的报名通知》,来看看具体通知。一、2022年首届NOI女生竞赛报名通知为鼓励和支持更多女选手参加NOI系列竞赛活动,CCF决定将于2022年举办首届NOI女生竞赛。根据《CCF关于举办NOI女生竞赛的通知》,现将相关报名事项通知如下:1. 考试时间:女生竞赛采用NOI2022统一省选考试,通过两试(4月4日-5日,每天8:30-13:00)选拔确定,与省选同步在各省举行。2. 参赛条件:报名参赛的女选手须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1)参加NOIP2021且分数不低于总分的25%,即成绩高于(含)100分;2)NOIP2021成绩排名位于所在省女生前四名(含)。3. 报名方式及时间:以省为单位,在各省NOI特派员处报名,由特派员负责资格审核。报名时间:与NOI2022各省省选同时报名,由NOI各省特派员确定并公布。4. 获奖规则:根据参加女生竞赛的全部选手总数,按照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35%的比例获奖,总获奖率为85%。5. 入选NOI规则:对参加竞赛的女选手(仅限于高中生选手),根据其成绩从高到低选取5-10名(已入选省队的,则后面递补),授予其参加NOI2022全国赛的资格,每个省入选人数不超过2名,入选者以B类的身份参加NOI2022。6. 结果公布:因女生竞赛成绩优异者入围NOI2022与各省省队名单相关,所以入围结果公布时间预计在5月初。具体以NOI网站通知为准。此通知。中国计算机学会2022年2月25日二、NOI女生竞赛的赛制和获奖规则1.女生采用统一省选考试,通过两试选拔确定。与省选同步在各省举行2.参赛条件:参加竞赛的女选手须满足两个条件。(1)参加过上上一年的NOIP竞赛且分数不低于总分的25%(2) 每个省上一年NOIP得分前四名的女生具有参加女生竞赛的资格。3.入选NOI规则:对参加竞赛的女选手(仅限于高中生选手),根据其成绩从高到低选取5-10名(已入选省队的,则后面递补),授予其参加当年NOI的资格,每个省入选人数不超过2名,入选者以B类的身份参加当年NOI。4.获奖规则:根据参加女生竞赛的全部选手总数,按照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35%的比例获奖,总获奖率为85%。5.具体报名时间及方式以赛前通知为准。6. 2022年参加相关国际女生竞赛的中国队选手将根据2022年NOI女生竞赛的竞赛成绩择优选出。三、为什么要举办NOI女生竞赛?其实,早在CCF推出女生竞赛之前,国际上就有一个名为“EGOI”的竞赛(全称欧洲女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专为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年轻女生举办的一项国际竞赛。2021年6月第一届比赛在瑞士成功举办,虽然名字叫欧洲女生信息学竞赛,不过很多亚洲国家也参与到了其中;比如日本、印度等国家,相信在以后EGOI可能会成为国际性赛事。而根据NOI女生竞赛的获奖规则参加2022的相关国际女生竞赛将会由2022NOI女生竞赛当中选出。(USACO首页EGOI2021的获奖者)众所周知,学信息学的男生居多,而男程序员也明显比女程序员要多得多。在很多人直观概念中,女孩子似乎和跳舞、画画、弹钢琴等兴趣班联系紧密,很少有人会去把编程同女孩子放在一起。但编程在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塑造上是不分男女的,编程也不应该是男孩子的专属,事实上,女生在学编程时,会比男生更有优势,相比男生,更加细心。最近几年NOIP竞赛的省一等奖有很多都是女生,其实对于12-18岁的青少年来说,NOIP比拼的并不是虚无缓缈的理科思维,更多的是踏实的态度,做题的细心程度等等,这些方面反而女生更有优势。女生的耐心以及对于细节的敏锐度还有高度的专注力,可以使她们在信息学这条路上走得更深更远!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