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2024年全球大学计算机专业排名发布!AI领域中国高校霸榜,清华排名第一

全球计算机专业排行发布啦!在AI人工智能专业排行中,中国高校包揽TOP3!是未来时代的趋势!教育的风口!近日,最具权威的全球计算机协会专业排行榜CS Rankings更新了2023-24全球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排名。在AI板块,清华、北大、上交分列TOP 3,CMU和浙大并列第4。AI TOP 10中的中国高校,还包括人大、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工大等。此榜单与商业排名之术大相径庭,王牌在于其源自DBLP集成数据库系统的论文素材,涵盖期刊、会议论文之广,质量之优,足以为全球高校计算机科学实力提供精准无误的判断依据,对深具计算机科研兴趣的学子们亦有着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全球高校表现情况全球CS排名中,中国高校/机构包揽了多个席位,其中CMU第一,清华第二,上交第3,北大第4。中国院校有 25 所院校进入前100(内地19所,香港6所),上榜数量仅次于美国。Top 10 中,中国内地共有 4 所大学上榜,分别是清华大学(第 2 名)、上海交大(第 3 名)、北京大学(第 4 名)、浙江大学(第 6 名)。2024 CS Rankings 中,美国院校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全球 Top100 中就占了 58 所;28 所大学进入 Top50。其中,卡内基梅隆大学再次以绝对实力连续 12 年捧走第 1 的宝座。除了卡耐基梅隆大学以外: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世界第 4、全美第 2 佐治亚理工学院:世界第 7、全美第 3 斯坦福大学:世界第 9、全美第 4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世界第 9、全美第 4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世界第 9、全美第 4 华盛顿大学:世界 第9、全美第 4本次英国大学无缘前 50 名,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并列世界第 54、全英第 1。进入世界 Top100 行列的英国大学共 5 所,除上述三所大学以外,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并列第 83、全英第 4。澳洲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共有3所大学成功跻身世界前100,包括莫纳什大学(第54名)、悉尼大学(第54名)和墨尔本大学(第83名)。2024 CS高校全球排名根据最新的CS Rankings,24年计算机科学专业全球整体排名Top 10如下——卡耐基梅隆大学第1,清华大学第2,上海交通大学第3,北京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并列第4,浙江大学第6,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佐治亚理工学院并列第7,韩国科学技术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密歇根大学、华盛顿大学并列第9,MIT、新加坡国立大学、UC伯克利、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并列第14。四大方向排名   CS Ranking将所有的研究主题归类为以下四个大方向:    人工智能(AI)    计算机系统(Systems)    计算机理论(Theory)    跨学科领域(Interdisciplinary Aresa)AI领域AI领域的世界TOP 10排名来看,中国表现非常亮眼,共有8所高校/机构进入全球前十(包含并列排名),分别是:清华大学(1)、北京大学(2)、上海交通大学(3)、浙江大学(4)、人民大学(7)、南京大学(8)、复旦大学(10)、哈尔滨工业大学(10)。美国高校中,只有卡内基梅隆大学进入Top 10;去年排在第七的UIUC,今年则排在了并列第12;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紧随其后;佐治亚理工学院、UCSD、UCLA、UCB进入了Top 20。浙大CV第一,哈工大NLP第一当仅勾选计算机视觉领域时(只统计了CVPR、ECCV、ICCV这三个顶会):浙江大学直接排到了世界第一,北京大学则排名第二,清华大学仅仅排名第十八。而当仅勾选自然语言处理时(只统计了ACL、EMNLP、NAACL三个顶会):哈工大排名世界第一,复旦大学和CMU并列第二,清华排名第六。计算机系统领域计算机系统(Systems)领域包含了更多的版块,包括Computer architecture计算机结构、Computer networks计算机网络、Computer security计算机安全、Databases数据库等等。在这一领域,中国 3 所大学进入前三,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并列第 1,北京大学位列第 3;UIUC、普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三所学校领先美国其他高校;佐治亚理工和威斯康星麦迪逊也进入了 Top 10;MIT、UCSD、密歇根大学、华盛顿大学并列第 12 名;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东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UCB 和芝加哥大学并列第 16 名。计算机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美国大学优势明显,TOP20中有11所学校来自美国。其中卡内基梅隆大学再次夺得第1;不过去年的第2名MIT今年却掉到了第9名;华盛顿大学、UIUC、德州奥斯汀分别排在第3、4、5名;密歇根大学、东北大学和UCLA进入前10。跨学科领域跨学科领域中,美高校依然强势,TOP20中有14所院校来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位列榜首,斯坦福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并列第三。另外,佐治亚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MIT、UCB、UCSD、明尼苏达大学、华盛顿大学均进入前10名。中国方面,香港科技大学并列第5,清华大学并列第10,浙江大学并列第16。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 Areas)领域中,主要分为Comp.bio & bioinfomatics比较生物&生物信息学、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图形学、Economics & computation经济学与计算、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人机交互、Robotics机器人学以及Visualization可视化六大版块。完整榜单可点击查阅https://csrankings.org/#/index?all&us了解更多关于科技教育领域的升学规划(CSP-J/S、强基、综评、专项计划等),欢迎关注公众号,留言咨询关于世纪海航全国领先的科技教育数字化综合服务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数字经济“瞪羚”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厦门市专精特新企业厦门市“双百人才”创业领军型人才企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员福建省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理事单位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理事单位北京厦门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单位……

我国以STEM教育、数字教育为突破口,深入参与和有效引领全球教育治理

1月11日至12日,2024年驻外使领馆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与出席会议的驻外使领馆(团)教育工作负责人以及高校负责人座谈交流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介绍教育外派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陈杰作工作报告。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全面恢复教育对外开放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教育外事系统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教育对外开放置于国家发展战略、教育强国建设、对外工作大局、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更高层面进行谋划推进,主动布局、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推动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整体加速恢复,主动设计体现国家战略、大国外交的教育合作新内涵,以STEM教育、数字教育为突破口,深入参与和有效引领全球教育治理,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流动和人文交流、提升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水平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会议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准确识变应变求变,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要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政治,充分认识教育在国家外交大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变局中发现机遇、抢占先机,谋划实施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持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拓展国际交流合作领域、提升国际交流合作质量。二是审时度势、稳中求进、主动谋划、担当作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教育面临深刻变革,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深刻认识我国的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人才和教育发展优势,深入思考“世界教育,中国何为”“教育强国,开放何为”等时代课题,增强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定力,不断拓展新赛道、设计新项目,塑造教育合作发展新优势,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教育力量。三是拓展能力、精准发力,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树立新时代的教育观,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系统观引领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中理解教育的价值。要加强国际比较研究,通过高水平合作提升教育发展能力,研究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有效之策、有效之法。要提升沟通协调能力,架设友谊和合作桥梁,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行稳致远。会议指出,高质量实施2024年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要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着力增强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大力推进中外青少年交流和高水平大学国际合作,大力推进全球教育治理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大力推进新时代“留学报国”和“留学中国”品牌建设,积极稳妥推动中国教育“走出去”,加强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深化教育外事改革创新,维护教育涉外安全稳定。会议强调,部党组高度重视加强新形势下教育外派干部队伍建设,要以更宽的视野推进教育外派干部和直属机关队伍建设,以更大的力度深化教育外派干部能力培养,以更实的举措加强严管厚爱,用心用情解决外派干部后顾之忧,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教育、懂外事、能战斗的教育外派干部队伍。教育部机关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驻外使领馆(团)教育工作负责人及相关高校负责人参加会议。 文章来源:微言教育

福建发布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省教育厅日前印发《关于实施福建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的通知》,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教师、校(园)长,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悉,2023—2025年,省教育厅将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及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分批次分学段分学科(领域)对160名教师、80名校(园)长进行为期两年的集中培养,帮助教师校长进一步凝练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办学治校能力,支持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教师校长发展。 培养对象与条件 我省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和校(园)长,以及教师进修院校、教研机构等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并指导一线实践的教研员,教龄达10年以上,并具备以下条件:(一)良好的师德师风。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坚定的教育理想、深厚的教育情怀、高尚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或办学治校业绩突出,育人成效显著,深受学生喜爱。(二)优良的业务素养。长期在基础教育一线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和学校管理工作,初步形成教育教学和办学治校的理念和风格,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强,教科研成果显著,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三)较强的协作能力。有大局意识,团队领导和协调能力突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能够带领教学、教研团队在培养周期内完成相关教育教学研究任务并产出相应成果。(四)相应的资格条件。原则上应为设区市级名师名校长、市级(含)以上学科教学带头人等。同时,具有正高级教师职称或具有特级教师称号、或具有副高级教师职称且拥有博士学历,或具有副高级教师职称且获省级教学成果、教学比赛一等奖(含)以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73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校长担任正职时间累计3年以上。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或政府奖励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培养内容与方式 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与个性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综合采用集中研训、导师指导、实践学习、任务驱动等培养方式,将数字化融入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提升培养质效。(一)基地培养。培养基地承担名师名校长培养的主要任务,为每位培养对象制定系统化、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配备理论和实践双导师,搭建深度研修、思想引领和实践创新的平台。(二)工作室建设。全省组建240个工作室(线下+线上),由培养对象担任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带领区域内教师校长开展教研活动、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校本研修、资源研发等,带动区域内教师校长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三)教育帮扶。支持培养对象进行教育帮扶式的行动学习,通过专业指导、示范教学、跨区域研修等多种方式支持乡村教育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组织管理与考核 省教育厅负责“省双名计划”的组织实施和统筹管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要有规划地开展市、县名师名校长等培养工作,加强与“省双名计划”衔接,做好“省双名计划”培养对象及其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并提供支持和保障。(一)组织推荐。“省双名计划”按照个人申请、所在学校和市级推荐、省级确认的方式产生。要严格按照条件和程序选好培养对象,把好政治关、质量关,真正遴选出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怀、发展潜力的教师和校长。(二)考核管理。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培养基地加强对培养对象的管理,对研修过程实行动态调控和监督。培养期满,由培养基地对培养对象的学习研修、专业发展和作用发挥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考核合格的由培养基地颁发结业证书。(三)退出机制。培养对象存在违反法律法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行为,或非组织原因脱离教师(教研)、校长岗位的,或调离基础教育学校的,或跨省调动工作的,或不能按时完成学习研修任务的,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报省教育厅备案,予以退出“省双名计划”。(四)经费保障。省教育厅在省级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中安排“省双名计划”培养经费。 第一批培养对象遴选工作 “省双名计划”分两批进行,2023年启动第一批培养工作。(一)名额分配。共推荐名校长培养对象50名、名师培养对象100名。各地推荐人选应尽量覆盖各学段,适当扶持薄弱短缺学科和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领域。(二)遴选推荐。各地要认真组织符合条件的教师、校长积极参与,经个人申请、所在学校推荐、市级审核后汇总报送省教育厅。各地应对推荐对象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切实把好推荐人选的政治关和师德关。省教育厅将择优遴选,确定第一批培养对象。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新闻中心来源 | 厅教师工作处文章转载:福建教育微言

中科大少年班全国招生政策-信息学省一加10分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少年人才选拔与培养方面的长期成功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继续开展少年班(第四十八期)及创新试点班招生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面向基础学科及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世界级顶尖科学家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一、领导与监督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招生工作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实行集体决策、集体领导,并在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下,由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二、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1、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优异,数理基础有特长,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事基础学科及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的中学生。2、原则上为高二年级,少年班面向2008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考生,少年班“创新试点班”面向200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考生;少数特别优秀的高一年级及以下的学生可破格选拔。三、招生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录取的考生由我校少年班学院统一管理,二年级起,结合学业特长和兴趣志向,引导其在我校各基础学科中的拔尖和强基专业任选修读。四、报名办法1、网上报名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在网上报名系统里按要求准确、完整地填写各项报名信息,确定无误后再提交,并打印申请表,考生本人及法定监护人须在纸质版申请表上签字(如不签字,视为无效申请表)。网上报名系统网址:https://admission.ustc.edu.cn考生可以自主报名或由中学推荐,中学推荐的考生须由中学在申请材料上签署推荐意见并加盖校章。考生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将申请表、中学推荐表、户口本复印件(考生本人页)、考生本人身份证的正反面复印件、学历信息(学籍中学、就读中学及所在年级)、高中阶段成绩单(包括主要科目成绩、总分成绩、总分班级及年级排名)、主要获奖证书复印件一起装订成册,于规定时间内通过中国邮政EMS寄至我校招生办公室。考生邮寄的所有报名材料,由我校统一留存,不再退还。邮寄地址如下:收件人:招生办公室收件人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本科招生办公室收件人电话:0551-63602553、63602563邮编:2300262、材料评审及缴费根据考生的报名材料,结合考生的理想信念、科学素养、学科特长、学业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审。评审通过的考生须于规定时间内登录我校网上缴费系统支付报名费用120元整(皖价费[2009]60号)。网上缴费系统:https://cwjf.ustc.edu.cn/payment/五、选拔程序1、入围考试材料评审通过的考生须参加入围考试,科目为数学、物理,重点考察相关学科基础、逻辑思维能力。考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及以上的,入围考试成绩加10分。上述考生应于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竞赛获奖证明,具体办法另行通知,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获奖证明或提交获奖证明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加分。考生同时获得多个符合条件的奖项,不可累计加分。我校根据入围考试成绩,分别划定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入围考试分数线,确定通过入围考试的考生名单。考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国家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参加入围考试并通过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可直接通过入围考试。2、少年创新科学营我校为通过入围考试的考生组织少年创新科学营,全面系统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科学营分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开展科学前沿报告及生涯导航讲座,进行数理基础知识测试,科目为数学、物理,形式为笔试,通过测试者进入第二阶段;(2)第二阶段:开设短期大学先修课程,组织科学与社会研讨,安排学习能力测试和非智力因素测试。学习能力测试形式为笔试,非智力因素测试包括面试和体质测试。我校根据考生的综合测试成绩(基础知识、学习能力、非智力因素)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入选资格考生的录取资格档次分为A档、B档和C档。通过入围考试的少年班考生全程参加科学营,增设学习能力测试、科技阅读及写作,我校根据上述考生的综合测试成绩单独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国家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考生,全程参加科学营,增设学习能力测试、科技阅读及写作,我校根据上述考生的综合测试成绩单独确定入选资格考生。3、报名及参加高考我校为所有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入选资格考生制作高考报名证(入选资格证书),考生凭高考报名证(入选资格证书),根据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有关要求办理高考补报名,具体办法另行通知,并按照要求参加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我校对考生的高考科类要求如下:高考综合改革省份:须选考物理、化学,其他科目不限;其他省份:理工类。考生高考试卷由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评阅并向我校提供成绩,考生所有的相关成绩仅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选拔使用,若考生未被录取,成绩不记入考生相关记录。4、录取我校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入选资格考生高考成绩达到相应录取资格档次的要求,且按规定完成确认程序后,即选入我校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拟录取名单,可由我校单独录取。A档: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2024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对于尚未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参照该省本科一批次理科录取控制分数线);B档: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我校2024年本科批次投档分数线下40分且在当地2024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之上(对于尚未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参照该省本科一批次理科录取控制分数线);C档: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我校2024年本科批次投档分数线且在当地2024年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之上(对于尚未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参照该省本科一批次理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在不超过招生计划的前提下,择优选入。入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的考生,参加我校少年创新科学营,成为我校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入选资格考生的,无需参加高考,经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可选入我校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拟录取名单。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拟录取名单,并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六、重要日程1、网上报名:2024年1月3日—1月19日2、接收材料:2024年1月22日(含)前3、公布材料评审结果:2024年2月2日(含)前4、网上缴费:2024年2月6日(含)前5、入围考试:2024年春季,具体时间另行通知6、少年创新科学营:2024年春季,具体时间另行通知7、录取资格确认:2024年6月底七、培养特色秉承“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践行“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基础与创新并重”的办学理念,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特色培养。1、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筑牢少年班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2、坚持弘扬“基础宽厚实,专业精新活”传统,夯实数理基础,持续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学,聘选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班主任和学业导师,深入实施“一生一方案”培养计划。3、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一流科技创新团队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为少年班学生创造一流科研条件、配备一流科学家导师,强化学术训练和科研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4、开设基础学科及前沿交叉学科英才班,与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尖端科技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并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开展少年班学生本硕博衔接培养。八、其他事项1、考生应关注我校本科招生网和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重要通知,并登录网上报名系统查看报名进度和结果。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不招收高三应届毕业生。根据教育部规定,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的考生不得作为应届毕业生录取到其他高等院校。其余高考各有关环节,须与普通高考考生一样严格遵照有关规定执行。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招生依法做到招生信息公开,及时公开招生办法、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等信息,全程接受纪检监察机构及社会监督,确保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4、对于在我校少年班及创新试点班报名过程中有报名材料弄虚作假,或在选拔测试过程中有违规作弊等行为的考生,将取消其在我校各类招生考试的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所在省份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在新生入学资格审查过程中,发现弄虚作假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取消入学资格或学籍,并记入考试诚信档案。5、如遇不可抗力,我校入围考试、少年创新科学营可能作出相应调整,届时另行通知。6、未尽事宜,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执行。7、本招生办法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九、联系方式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邮编:230026电话:0551-63602553、63602563、63602559、63602779电子邮件:zsb@ustc.edu.cn十、重要通知发布渠道本科招生网:https://zsb.ustc.edu.cn/微信公众号:ustczsb网上报名系统:https://admission.ustc.edu.cn网上缴费系统:https://cwjf.ustc.edu.cn/payment/